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海寶塔

海寶塔

日期:2016/12/14 12:55:2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海寶塔寺位於銀川市北郊,俗稱“北塔”。寺院坐西朝東,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鐘彭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海寶塔、玉佛殿和臥佛殿。這些建築排列在一條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殿、殿內供奉釋迦牟三身佛,端座蓮台,兩側是十八羅漢,其神熊慈祥,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穿過廊橋,便是玉佛殿,玉佛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成道像,此玉佛是1992年從佛國緬甸請進,身高1.5米,是用整塊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潔白無瑕,光彩照人。海寶塔聳立在大雄寶殿和玉佛殿之間,是寺內的中心建築。其後便是臥佛殿——臥佛7.6米長,神熊安祥,通體貼金,光燦奪目。十大弟子恭立其後,給人以端莊肅穆之感。寺內各建築染畫樓,五彩缤紛。

    海寶塔寺是一座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古剎,它不僅是銀川唯一的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也是旅游觀光的名勝風景點,院內樹木成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紅牆黃瓦,古樸典雅;悠悠鐘聲,傳數公裡之遙。院內的主要建築海寶塔,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這建在一個方型台基上,台高5.7米,邊長19.2米。塔門面東,兩側為暗道階梯,沿之可直登塔座。塔座高4.2米,邊長15米,這種富有變化的通道,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

    海寶塔的始建年代不詳,最早記載見於明代弘治年間撰寫的《寧夏新志》:“黑寶塔(即海寶塔)在城北三裡,不知創始所由”。清乾隆年間,閩浙總督趙宏燮撰寫《重修海寶塔記》,對此塔和海寶塔寺歷史作了考證:“舊有海寶塔,挺然插天,歲遠年湮,面鹹莫知所自始,惟相傳赫連寶塔”。赫連勃勃是南北朝時期大夏國的創建人,他於公元407年創建大夏國,431年被吐彀渾所滅。當時寧夏地區大部分圖屬後秦所有,後秦的創始人姚興是一位頗有才花的帝王,在他統治的二十余年當中,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儒學大興,佛教盛行,特別是當姚興滅了後涼後,便迎請天竺國高僧鸠摩羅什到長安,讓眾僧聚會,佛徒有主,並“營寺塔,托意於佛,公卿以下,莫不依附”,“州郡化之,奉佛者十室而九”。佛教的傳播和譯經活動在北朝時達到了高峰。拒此推測,海寶塔寺和海寶塔始建於後秦,而大夏國赫連勃勃又重修。1793年海寶塔毀於地震。現存海塔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的遺物。塔身為樓間式,全部使用青磚砌築,共九層十一節,通高53.9米,平面呈正方型,四壁出軒,即每層四面設券門的部分均向外突數十厘米,因而在正方型的平面上,又形成只線“十”字型,構成十二稜角塔;每層出軒部分二側各設一龛,龛眉突出。所有這些,都增添了塔身的華麗和立體感。海寶塔和立體感。海寶塔寺這種整體造型在我國古塔建築中別具一格。

    1949年後,黨和政府對海寶寺的文物保護及寺院維修極為重視,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海寶塔寺從原文化部門移交給宗教部門管理,政府先後投資二百多萬元,對海寶塔寺進行全面維修,新建了鐘鼓樓,重塑佛像,擴建寺院,配制法器,設立機構,建全了僧團組織。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1962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來海寶塔寺題詞,並觀手栽植松樹以示留念。60年代鄧小平同志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1984年,國務院宗教局批准海寶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為海寶塔寺傳統的《盂蘭盆》法會,屆時廣大佛教徒雲集海寶塔寺,進行佛事活動,此時寺內香煙缭繞,鐘聲悠悠,悅耳的僧樂聲,僧侶的誦經聲,以及寺外廣場的雜耍聲,市中的叫賣聲構成一副太平盛世的壯麗畫面,使這座千年古剎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光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