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實勝寺

實勝寺

日期:2016/12/14 12:50:0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實勝寺位於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實勝寺全名為蓮花淨土實勝寺,始建於明崇祯元年(1636)秋,竣工於崇祯三年八月初一,歷時三載,是清政府在東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座正式藏傳佛教寺院,也是清軍入關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

    沈陽實勝寺實勝寺位於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實勝寺全名為蓮花淨土實勝寺,始建於明崇祯元年(1636)秋,竣工於崇祯三年八月初一,歷時三載,是清政府在東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座正式藏傳佛教寺院,也是清軍入關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

    實勝寺的建立是清軍入關前藏傳佛教在後金(清)政權轄區活動的一件大事。藏傳佛教在繼元代的鼎盛之後,歷經明代幾百年教派林立、互相爭斗的局面。至明末,逐漸形成以格魯派占優勢的新局面。藏傳佛教向外傳到廣大蒙古地區,成為蒙古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在這種形勢下,以格魯派為首的藏區政權上層集團積極尋求新的政權力量的支持,而崛起於東北地區的後金(清)政權便成為藏傳佛教積極聯絡和尋求支持的目標。實勝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起來的。

    寺院曾於雍正四年(1726)進行過重修,又名蓮花淨土實勝寺,俗稱黃寺或皇寺。實勝寺中的《實勝寺碑》記載:實勝寺原有大殿五楹,裝塑西方三聖像三尊,左右列阿難、迦葉、無量壽、蓮花生、八大菩薩、十八羅漢。東西庑各三楹,東藏如來一百零八龛托生畫像,並諸品經卷。西供瑪哈噶喇。前天王殿三楹,外山門三楹,至於僧寮、禅室、鐘鼓音樂之類,全部具備。現在寺院為兩進院落,由兩層青磚牆圍起,占地約5500平方米。整個寺院由南向北建築在中軸線上,山門兩側是鐘樓、鼓樓,天王殿和大殿之間東西都有配殿,大殿兩側有經房和更衣房,大殿的西南有瑪哈噶喇樓。

    天王殿後有座亭,亭內石碑上以滿、蒙、漢、藏四種文字記述了瑪哈噶喇金佛的鑄造及遷移的經過。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為五間重檐歇山式,蓋黃琉璃瓦邊剪邊。殿內供有釋迦牟尼、彌勒、無量壽等佛的造像;上有十八羅漢,下有八大菩薩。天王殿為三間歇山式建築,殿內有四大天王的彩繪造像。瑪哈噶喇樓為兩層歇山式木結構建築,是專為供奉瑪哈噶喇金佛而建的。樓內有瑪哈噶喇金佛一尊,傳說由元代八思巴親自主持鑄造。瑪哈噶喇,又作"摩诃葛利",意譯為"大黑天"。本是印度崇拜的一種神,傳說是大自在天的化身,又說此大黑天為戰神,禮祀此神,可增威德,舉事能勝。後來,瑪哈噶喇被佛教接納,成為密宗護法神之一。

    在蒙元時期,藏傳佛教又把瑪哈噶喇介紹給元朝皇帝,自忽必烈的帝師八思巴命阿尼哥塑此神像後,歷代蒙古皇帝都奉此為保護神。此神像曾秘密供奉於山西五台山,後又移至八思巴的故鄉西藏薩迦地方供奉,幾經轉折,至滿洲崛起時,又有墨爾根喇嘛載此神像歸順皇太極。因此,此神像歷元明兩代傳至入關的清廷,受到皇太極的供奉,並專建實勝寺內樓亭供奉此佛像。後此佛像被盜走。樓下有小塔,葬有莫爾根都爾吉喇嘛的遺骨。

    寺內尚有實勝寺碑兩塊,在寺內前庭東西兩側。東側石碑前镌滿文,後镌漢文;西側石碑前镌蒙古文,後镌藏文。碑文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寺內原藏有皇太極為寺開光時賜的腰刀一柄及努爾哈赤寶劍,現珍藏於沈陽故宮文物博物館。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寺內的主要建築進行了修繕,1985年又修復了山門、大殿和佛樓。實勝寺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