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遺址
日期:2016/12/14 12:44:3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穿洞遺址為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和稍晚的史前期遺址。在貴州省普定縣城西南約5公裡的新寨村一孤山上。洞穴因南北對穿而得名。1978年貴州省博物館調查發現,1979年試掘,1981年和198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貴州省博物館合作,先後作了兩次系統發掘。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穿洞遺址
穿洞遺址-詳細介紹穿洞遺址
人類化石都出自上部地層,包括完整的頭骨一具以及上、下颌骨、單個牙齒和部分體骨,至少分屬於5個老年、中年、青年和兒童個體。1982年發現於第4層的頭骨保存較完好,系一女性青年個體。穿洞遺址出土的人類化石的形態特征多數具有現代人形態特征,與山頂洞人、柳江人和資陽人同屬晚期智人亞種。
穿洞遺址出土的人類頭骨化石
一九六九年五月試掘,獲得大量石器、骨器。一九八一年五月中國科學院和省博物館聯合發掘,出土石器、骨器、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兩千多件。其中骨器出上四百余件,制作精巧,形式多樣,為其他地方所少見。該遺址發掘出土各類舊石器2萬余件,骨器千件,20余種哺乳動物化石200余件,古人類頭蓋骨化石2個,還有人類骨、齒多件。骨器之精,均為世界所罕見,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此外,還發現多處用火遺跡。出土文物之多,全國之冠,震驚考古學界。出土石器
普定穿洞遺址是貴州省普定縣發現的石器時代晚期和稍晚的史前期遺址。因洞穴南北對穿而得名。穿洞古文化遺址位於普定縣城西南五公裡處。洞高九米,長十八米。1979年,貴州省博物館和南京大學首次發現了洞內的石器、骨器和古人類化石。1981年,中國科學院與貴州省博物館首次共同組成發掘隊,進行第一次正式發掘,出土石器2000件,骨器400多件。1982年進行第二次發掘,又發現了完整的人頭骨化石。1969年5月試掘,獲得大量石器、骨器。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和省博物館聯合發掘,出土石器、骨器、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兩千多件。其中骨器出上400余件,制作精巧,形式多樣,為其他地方所少見。該遺址發掘出土各類舊石器2萬余件,骨器千件,20余種哺乳動物化石200余件,古人類頭蓋骨化石2個,還有人類骨、齒多件。此外,還發現多處用火遺跡。出土文物之多,全國之冠,震驚考古學界,該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和極高的學術地位,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研究中國西南原始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