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洪家樓天主教堂
日期:2016/12/14 12:42:2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洪家樓天主教堂
從山東大學內看教堂的背面
自花園路路南望洪家樓教堂
教堂內的耶稣善牧像
洪家樓教堂(全稱:洪家樓耶稣聖心主教座堂)是天主教濟南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洪家樓1號,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西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位
洪家樓天主教堂是天主教濟南教區山東省總主教座堂,是濟南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教堂;濟南地區標志性建築之一。1870年(清同治九年),顧立爵神父在濟南東郊的洪家樓購地興建教堂。1900年,發生庚子之亂,6月27日,山東巡撫袁世凱要求外籍教士赴煙台、青島躲避,中國天主教徒集中到城外洪家樓教堂,“以便保護”。7月5日,歷城知縣李祖年帶兵查封洪家樓天主教堂,將聚集於此處的華人天主教徒遣散。7月6日,義和團開始破壞洪家樓教堂,挖掘教士墳墓。歷城知縣聞訊,派兵彈壓。
歷史
該教堂1901年興建,1905年建成,由方濟會會士奧地利籍修士龐會襄設計,建造者是當時濟南孫村著名石匠盧立成帶領的近千名石匠。1906年,洪家樓天主教堂進行了擴建。
1902年,天主教山東北境教區的方濟各會荷蘭籍主教申永福(EphremGiesen)在得到庚子賠款以後,主持在洪家樓動工興建新的主教座堂,到1905年座堂完工。設計人為奧地利修士龐會襄。教堂建築面積1625平方米,平面為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外牆用石塊砌成,西面的正立面有兩座高大的尖頂鐘樓,還有眾多的小尖塔。教堂內部布滿了天主教題材的壁畫和雕刻。大廳可容納800人。
1966年文革中被關閉。1985年12月25日聖誕節,已經關閉近20年的洪家樓耶稣聖心主教座堂天主教堂恢復開放,舉行盛大彌撒。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洪家樓天主教堂前建成洪樓廣場,成為濟南市東部市民娛樂休閒區的中心,各大商場和專賣店紛紛以洪樓廣場為依托在花園路沿線設點。
風格
洪家樓天主教堂擴建後為雙塔哥特式,建築平面為拉丁十字形。建築造型和平面布置模仿了巴黎聖母院的風格。洪家樓天主教堂雖然是比較純粹的西方建築,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細部看出中國傳統的影響,例如:教堂主廳的屋頂蓋著中國傳統的黑瓦,教堂中門兩側上部石牆雕有兩個石質龍頭等。整座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教堂大廳可容納1000余人進行宗教活動。教堂正面兩側各立著一座石砌方形鐘樓塔,高48米,頂端為兩個十字架,高約3米。教堂中廳為四層,兩側鐘樓塔為五層,中廳和鐘樓塔連成一體。中廳和兩座鐘樓塔正面分別有一個尖形拱門,中間主門略大,門上刻淺浮雕花卉紋飾,有精美磚雕門框。教堂內部采用羅馬拜占廷式教堂建築風格,有兩排方形大石立柱40余根,柱頭雕有镂空花卉。
轶事
洪家樓教堂的施工負責人盧立成在日本占領期間被日偽政權抓走,家中賣掉良田將其贖回。從此家道中落。1951年,盧立成趕著牛車去女兒家,路上被牛踩斷了腳指甲,回家之後就開始發燒,赤腳醫生來看了看說是破傷風,他不久後去世,沒有留下一句遺言。
推薦閱讀:
濟南府學文廟
濟南歷下解放閣
山東特派員辦事處舊址
山東郵務管理局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