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世界最長風雨橋之三江風雨橋

世界最長風雨橋之三江風雨橋

日期:2016/12/14 13:26:1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三江風雨橋

三江風雨橋

三江風雨橋

三江風雨橋

    世界最長風雨橋――三江風雨橋主橋正中間廊亭開始搭架豎柱,為整座橋梁木結構連接打下根基。三江風雨橋總長355米,橋寬16米,木構部分設計為侗族傳統風雨橋,設七個樓亭,分別為歇山頂、攢尖頂,橋中樓亭,最高達18米。該橋不論高度、長度,還是外形設計,都堪稱世界之最。

    三江風雨橋位於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浔江河上,由鋼筋混凝土月牙形單橋拱和集侗族特色木構建築技藝精華於一體,全橋長368米,寬16米,最高處為18米,有7個橋亭,其長度和規模均為世界之最,堪稱世界第一風雨橋。這座集侗族木構建築精華於一體的多功能風雨橋建成後,將和“侗鄉第一鼓樓”--三江鼓樓遙相呼應,並通過民族特色旅游商業步行街--月亮街和侗鄉大道,與世界最大的單體木構建築“侗鄉鳥巢”東方斗牛場連成一片,構成三江縣城最經典的黃金旅游圈,成為三江的標志和名片。

    工程項目由著名侗族木匠師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傳承人楊似玉及7個木構建築工程隊共150多人承建。2009年年9月,投資5000多萬元興建的三江風雨橋水泥結構部分竣工並通車。2010年3月,風雨橋木構建設部施工,修橋所需的全部1800多立方米木材。三江風雨橋已於2010年12月底竣工。

    風雨橋

    風雨橋是侗族獨有的橋。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干、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檐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因行人過往能避風雨,故名。

 

    風雨橋,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全系木料鑿榫銜接,橫穿豎插。棚頂都蓋有堅硬嚴實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質表面都塗有防腐桐油,所以這一座座龐大的建築物,橫跨溪河,傲立蒼穹,久經風雨,仍然堅不可摧。這些興時於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

    風雨橋,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築物。橋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結構的橋身、長廓和亭閣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為木結構,也是不用一釘一鐵,全用卯榫嵌合。橋身以巨木為梁。從石墩起,用巨木結構倒梯形的橋梁,抬拱橋身,使受力點均衡,橋面游廊宛如長龍。游廊上建有三層或五層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橋亭三至五座。橋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鳳朝陽,鯉魚跳灘、坐獅含寶形狀。正梁頂上塑有雙龍搶寶,還配以彩畫,點綴其上。橋的長廓避間為過道,兩旁鋪設長凳,供來往行人休息。熱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於橋上,供行人解渴。長廓兩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種歷史人物,或繪制神話故事彩畫,供行人休息時欣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