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魯,昌昌城址,文化遺產,198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奇穆帝國以昌昌為首都,15世紀達到鼎盛,不久便被印加人征服。這裡是西班牙人到來前美洲最大的城市,它的城堡內劃分為9個宮殿,顯示出政治和社會方面嚴格的等級制度。
昌昌城址是南美古代奇穆帝國都城遺址,位於秘魯特魯希略地區拉利伯塔德省。14-15世紀最為繁榮。19世紀中葉,美國人E.G.斯奎爾首次調查,20世紀初美國人類學家A.L.克羅伯也做過調查,近年來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和發掘。
昌昌,奇穆語為"太陽、太陽",昌昌城址分為10座自成一體的"城堡",它的布局反映一種嚴謹的政治、社會觀念。
公元1470年左右,在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戰爭後,印加王公圖帕克·尤潘奇將昌昌國王敏昌卡曼俘虜到了庫斯科。國王之子楚穆·卡巫繼位,作為印加帝國的代表統治這個已經由強變弱,四分五裂的王國。70年後,昌昌城被徹底遺棄。
昌昌城址占地廣闊,布局奇特是最引人注目之處。這個城市的布局被嚴格地分為幾個等級。全城占地約36平方公裡,中心地帶6.5平方公裡,包括10個長方形的城堡。每個城堡平均長約400米,寬約200米,四周有高9-12米的圍牆,牆基厚3米。近年對其中的一個城堡作了詳細研究。城堡北面有一狹小入口,堡內以高牆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北入口處為一略呈方形的大院,兩側是廚房和一些小院落,南側有許多土坯房屋,有的牆上有淺浮雕的鳥、魚、漩渦紋、格子紋等圖案。中部近入口處也是一個小院,周圍有一些小院落和可能是貯藏室的小房間,另有一個巨大的陵墓。南部主要是蓄水池。這些城堡大概是統治者及其親隨的生活區,一般居民則住在城堡之外。近年有研究者認為,這些城堡不是同一時期建造的,其年代前後相接。已知城堡數目與奇穆君主的數目(10個)正好吻合,因此人們認為可能這些君主各有一個城堡作為王宮,在他死後又成為他的陵墓。類似的習俗後來也流行於印加文化的庫斯科。
在10個城堡的西側和南側發現了4個手工業區。手工制作業似乎主要有木器加工業、紡織業和金銀制作業。
昌昌古城在哥倫布之前時期雖堪稱美洲建築傑作,但它畢竟只是一座完完全全的土建築,大自然的侵蝕,再加上後世盜寶者的破壞,這座歷史名城的存在已岌岌可危。1986年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