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專業裝備為文物“訪華”保駕護航

專業裝備為文物“訪華”保駕護航

日期:2016/12/14 11:50: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月26日,“永恆之城——古羅馬的輝煌”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展出來自意大利羅馬考古遺產特別監管局、托斯卡納考古遺產監管局和托斯卡納大區博物館監管局下屬的羅馬斗獸場、帕拉蒂諾博物館、黃金宮殿、羅馬國家博物館之戴克裡先浴場及馬西莫浴場宮、佛羅倫薩考古博物館、錫耶納考古博物館的精美文物。開展當天即吸引了近1500名觀眾觀看展覽,感受古羅馬帝國巅峰時期的藝術成就。那麼,這些珍貴的文物是如何漂洋過海,最終呈現在中國觀眾眼前?

 

  私人定制專屬“別墅”

 

  2016年新年伊始,經過中意兩國工作人員的篩選和點交,由233件(套)展品組成的古羅馬文物“訪華團”正式成立。隨後,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文物進行包裝、裝箱,每件文物都享受私人定制的專業保護裝備,以保證珍貴文物安全抵達成都。

 

  在最內層對文物進行“貼身”保護的,是一種專業的無酸紙。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副主任黃玉潔介紹,文物非常害怕酸性物質,許多細節在酸性環境下會被腐蝕甚至消失殆盡。所以,他們將無酸紙作為文物的“貼身侍衛”,緊緊包覆在文物表面。

 

  隨後文物將被放入專業的框架木箱,也叫做文物內包裝箱。箱中填充聚乙烯吹塑板、海綿墊,可以在運輸過程中起到緩沖與抗壓的作用。由於這次的展品中有許多大小不一、高矮各異的雕塑作品,因此還需要在內包裝箱中打隔斷,將文物層層嵌入,以便給予更安全的保護。“隔斷的板材厚度是根據文物的重量選取的,連使用的螺絲釘也是特別選擇的。”黃玉潔告訴記者。

 

  每件文物的最後一層保障是外包裝箱。外包裝箱的木質面板包覆著防潮薄膜,具有防潮、防霉、防蟲的作用,包裝箱下面裝有專業材料制成的圓形墊子,能夠起到減震及方便叉車作業的作用。包裝箱外的紅色塗層則采用特殊的防火漆,保證隔熱防火。為避免路途顛簸對文物造成的損毀,兩層包裝箱特別設計為不直接接觸,在箱體間的空隙放置防震緩沖材料。

 

  黃玉潔說,每個包裝箱就像是一棟專屬於文物的“別墅”,而每件文物的包裝方式和裝箱方式也是為文物量身定制的,為了指導開箱及再次包裝的工作,每個箱子都配有裝卸及包裝拆解的操作規程信息表。

 

  就這樣,“訪華團”在“專屬別墅”的安全保護下,於1月8日登上了由米蘭飛往上海的飛機。

 

  專車恆溫恆濕,夜宿專業博物館

 

  1月9日,這批來自羅馬的“訪華團”到達上海,經過短期“修整”後,於13日踏上公路之旅,前往2000公裡外的成都。黃玉潔告訴記者,公路運輸的最大優點,是運輸過程中不用反復搬運,可以直接運至館內,也可以通過控制行駛速度,最小限度降低文物損傷的可能性。那麼,如何保障文物在這麼長的運輸路途中的安全?

 

  據了解,專業的運輸文物車輛是保證這批羅馬文物安全抵達的功臣。這種專為文物服務的全封閉集裝箱體貨車,不僅在內部安裝了恆溫恆濕裝備和監控設備,還在車體設有防火與保溫的夾層,同時,每個輪子的減震系統中都加了氣囊,從而全方位、大幅度降低了車輛行駛中的顛簸、溫濕度變化及各種意外事故對文物造成的傷害。此外,車尾還設置有自動升降台,方便文物的裝卸和搬運。

 

  “運輸文物的途中都有嚴格的安保措施和規定,車速不能太快,一般時速要求60公裡至80公裡。駕駛員也要嚴格遵守安全駕駛規范,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晚上,由於文物的特殊性,不能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中休息過夜,而是需要投宿在特殊的‘旅館’。這批文物在運輸過程中,每晚都‘夜宿’沿途的專業博物館。”黃玉潔說。

 

  細致點交,靜待開展

 

  1月15日,“訪華團”終於在各種專業的安全保障下,到達了此次旅程的目的地——金沙遺址博物館。而這並不是這次旅程的完結,幾天後一次嚴謹的點交才為這次旅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點交的地點設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的主題展廳內。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展廳全部采用非紫外線照明光源,並分區備有布展台。桌子也是特制的,結實木桌上加裝一層減震材料,再鋪上絨布,以免損害文物。

 

  1月19日下午,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羅馬考古遺產特別監管局、托斯卡納考古遺產監管局的押運員和修復師同時在場,由運輸文物的工作人員開箱後,觸摸文物的人員戴上口罩和手套,將大體量文物直接取掉包裝箱四周的木板,小件器物則在開箱後取出,放在桌上進行點交。然後,由雙方工作人員現場對每個局部進行仔細檢查、拍照,與點交單逐一核對,任何一絲破損、劃痕、修復痕跡等都必須記錄在案,並由雙方確認後簽字。一件文物360度拍照需要10張照片左右,遇到雙方有異議的,可能會為一件文物拍數十張照片。

 

  據館內相關負責人介紹,點交文物的過程,還邀請了5位公開招募的觀眾參與。“平時觀眾看到的都是展出文物,很少可以了解展覽背後的故事。這次向公眾公開展示文物開箱過程,是希望觀眾通過觀察和體驗,更多地了解文物展覽背後的環節,進而在看展覽時可以有更好的感受,也希望公眾提高文物保護的觀念和意識。”

 

  據了解,現今國內大部分文物運輸都是采取這樣的運輸方式。黃玉潔說,此次他們選用了國內條件一流的運輸公司,讓專業化的運輸團隊保障文物的安全轉移,才使得觀眾可以在家門口領略他國歷史文化的魅力。

(來源:中國文物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