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大局 扎實工作 重點任務 落實過半
日期:2016/12/14 11:24:3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鳳凰山下,湘江河畔,海龍屯遺址成功申遺的喜悅仍彌漫在整座城市。7月29日,各省的文物局長們相聚在革命聖地遵義,出席一年一度的全國文物局長座談會。在距離遵義會議會址不遠的會場,他們聽取了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等領導同志的上半年工作回顧和對事關文物事業發展全局有關問題的分析,盤點上半年工作,理清下半年思路。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重要論述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在多種不同場合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就加強歷史文物保護作出重要批示,為文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勵小捷介紹,今年初,國家文物局集中開展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視歷史文物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題宣傳,召開了學習貫徹座談會,編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文化和文物保護重要論述摘編》。各地文物部門廣泛開展學習宣傳活動,迅速掀起深入學習貫徹的熱潮,文物工作在全社會得到普遍關注和大力支持。
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說,文物保護工作從前些年的“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到如今習總書記關心關懷、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使我們深深感到文物工作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習總書記加強文物保護的重要論述,解決了當前文物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通過認真學習領會習總書記文物保護重要論述精神,我們深受啟發鼓舞,倍感振奮和自豪,做好文物工作的底氣更足了,決心也更大了。
當習近平總書記用深情的語言說道:“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我們突然明白這五千年的文明是一種刻在民族靈魂中的記憶,是我們對當代也是對未來的一種責任。保護文物就是守護一個地方屬於自己的靈魂,就是守護一片土地對於自己文明最深刻的愛。守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和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歷史賦予陝西的神聖職責,這種責任不僅是當時當下的責任,更是一種對歷史的責任、對中華民族的責任。這個責任的履行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去做,需要我們充滿智慧地去做,更需要我們用全部的熱情去做。羅文利副局長這樣轉述趙榮局長等陝西省文物局一班人的體會。
習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如同春風,溫暖和激蕩著隴原文物工作者的心扉。樹立正確保護理念,合理利用文物資源,讓文物活起來,在城鎮化進程中實現文化遺產的真實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發展中保護……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於文物資源富集但經濟相對欠發達的甘肅來說,既是文物工作的基本遵循,更是新形勢下開展文物保護利用的根本指引。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這樣認識。
抗戰文物保護正當時
2014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設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文物局隨即部署,開展抗戰文物、博物館、紀念場館的調查摸底、保護修繕、開放利用和展示提升工作。
國家文物局及時召開文物系統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推進抗戰文物保護利用電視電話會,統籌部署相關工作。勵小捷介紹,文物系統管理使用的113處抗戰類國保單位基本完成保護修繕和展示提升工作,在8月底能夠全部對外開放。
在各省文物局長的發言中,抗戰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也頻頻被提及。
6月初,東北地區首家保護研究展示抗戰遺跡的區域性組織——東北抗戰遺跡聯盟在長春正式成立。今年,聯盟將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契機,通力合作,以“讓人類遠離戰爭與苦難”為主題開展活動。吉林省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金旭東介紹。
湖南保存了眾多的抗戰類文物,納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達82處。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湖南各級文物部門重點做好抗戰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戰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排查、保護、展示、開放和管理工作。全面做好抗戰類不可移動文物的排查、保護、展示、開放和管理工作,由文物部門直接管理的各級抗戰類文物保護單位於8月底前全部對外開放。對於其他部門使用或管理的尚未全面開放的抗戰類文物保護單位,積極開展溝通協調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專業輔助,力爭在8月底實現向公眾局部或定期開放。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說。
文物執法督察在行動
重點督辦南京市顏料坊49號民居被損毀案等25起文物違法案件,啟動270處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專項督察……文物行政執法督察力度正在逐步加強。
今年上半年,國家文物局與公安部共同督辦地方公安機關,破獲遼寧朝陽“11.26”大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17名,收繳涉案文物1901件(其中一級文物222件);破獲河北定州特大文物盜竊案,全部追回6件被盜文物 (其中一級文物4件),全部抓獲涉案13名犯罪嫌疑人。跟蹤督辦雲南巍山拱辰樓火災等重大文物安全案件。
各地在文物執法和安全防護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今年年初,山西省公安廳在全省部署開展了為期百日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堅決依法打擊涉及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劉正輝說。
江蘇省文物局在鎮江召開全省文物安全綜合管理實驗區現場會,文物安全綜合管理實驗區5家試點單位在文物安全綜合管理方面進行了艱苦的創新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江蘇省文物局局長劉謹勝介紹。
今年是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關鍵之年
據介紹,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文物認定工作基本完成。通過摸底調查,收藏有文物的單位從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圖書館,擴展至各個行業領域;文物收藏單位從文物行業內的數千家,擴展為1.5萬余家,大量國有單位文物被認定、記錄,“新發現”國有文物的數量快速增長。
“根據北京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要求及時間安排,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北京市注冊登記博物館登記在藏品總賬上的藏品信息,均需要按照普查規范要求采集錄入到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台”,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說,北京市的可移動文物普查相對於其他省份來說要比較復雜一些,在京的中央國家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等比較多。去年在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的帶領下,我們走訪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等單位,協商支持北京市開展相關工作的具體事宜,為開展好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北京市的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西藏自治區這次登記的1295家文物收藏單位,范圍明確集中,多是宗教場所。“針對西藏可移動文物普查的特點,全區各級文物、統戰、民宗、宗教辦‘相互配合、緊密協作、共同組織’,積極開展好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普查辦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廣,先易後難、有序開展,尊重信仰、集中認定登記’的普查工作模式,普查工作進展順利。”西藏文物局副局長劉世忠說。
積極回應公眾關切傳遞文物保護正能量
當前,公眾對文物和文物工作的關注度不斷升溫,如何積極回應公眾關切,正確引導輿論方向,也是局長會上探討的問題之一。
今年6月,有媒體刊發了“萬裡長城瀕危”的報道,國家文物局第一時間作出回應,一方面,在《人民日報》《中國文物報》等媒體向公眾說明長城的歷史、現狀以及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另一方面,國家文物局立即赴河北盧龍縣、撫寧縣、山海關區實地調研了長城保護狀況。國家文物局近期將出台長城保護規劃編制指南。
“近日,河北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河北省長城保護管理工作方案》,責成省直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工作。” 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說。“河北省文物局已組織召開了全省長城保護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就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長城沿線市(縣、區)文物主管部門對長城險情全面排查,實施保護維修工程,同時加大長城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並督促秦皇島、唐山等市縣文物部門對反映的問題進行了現場調查。”
去年,商洛、寶雞、漢中先後出現了多起群眾撿到文物,上交獲獎勵的事件,社會輿論要求明確獎勵辦法的呼聲越來越高。
今年初,陝西率先推出《陝西省群眾保護文物獎勵辦法》,“近年來,老百姓保護文物的事例屢見報道,因此我們推出了《獎勵辦法》,除對群眾發現文物、保護文物、上交文物和捐獻文物等實施獎勵外,還包括群眾發現文物犯罪線索、參與打擊文物犯罪行為等方面的事跡突出者。” 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羅文利說。同時,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國文博 邀請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做客微訪談,解答網友提出的獎勵群眾保護文物的問題。眾多網友積極參與,嘉賓真誠解答,網友與嘉賓零距離交流,短短一小時共收到問題53個,涉及文物上交法律依據、途徑、獎勵以及上交文物的管理、文物犯罪舉報途徑等。
文物局長們認為,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傳遞文物保護正能量,也應該是文物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來源: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