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6年年會在京召開
日期:2016/12/14 11:10: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1月21日至22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6年年會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討論了2016年水下考古工作計劃,並就水下考古工作規范進行了專題研究。 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一線工作者,以及會議特邀的國家海洋局、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機構代表共80余人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劉曙光出席會議。會議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柴曉明主持。 宋新潮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期間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的長足進步。他說,“十二五”的五年,是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的關鍵五年,取得了一些標志性的成就:成立了專門的隊伍和機構;提升和完善基礎設施設備;統籌調動全國水下力量組建工作隊伍的方針得到了實踐的檢驗;有計劃地開展了一系列水下考古項目;水下考古的價值凸顯;學術交流與國際友好合作逐步開展。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也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關鍵一年,宋新潮要求,高度重視和認識水下考古的特殊性、敏感性和迫切性;抓住國家戰略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強隊伍建設和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作用,加強全局意識;突出工作重點;加快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學科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加強水下考古工作的宣傳和普及等。 曾擔任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的劉曙光回顧了中心的建設、發展歷程,肯定了中心在“十二五”期間取得的進步。他希望,水下中心要謀劃好“十三五”期間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總結了“十二五”期間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歷程,提出2016年工作總體思路:繼續做好“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強既定重大項目的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指導規范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的發布制度;不斷改革創新,勇於進取。 會上,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姜波代表中心匯報了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及相關研究成果。相關代表就2015年重點項目作了專題匯報,主要包括 “丹東一號”水下考古調查與收獲、“南海一號”考古發掘新收獲、西沙群島水下考古調查與發掘、“長江口一號”水下考古調查、北部灣水下考古調查等工作。來自沿海和內水水下文化遺產豐富的各省代表也就2016年的項目計劃、時間安排和人員調配等情況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水下考古項目領隊還就文化遺產數據庫項目、水下考古項目規范化管理、水下考古項目檔案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座談。(郭曉蓉) (來源: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