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千燈古鎮文化之旅

千燈古鎮文化之旅

日期:2016/12/14 10:37:3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千燈古鎮文化之旅 千燈古鎮文化之旅

    千燈古鎮,區域面積80平方公裡,人口18萬,位於江蘇省昆山市東南部,東接上海,西鄰蘇州,自古鐘靈毓秀,物華天寶,有“金千燈”之美譽。歷經2500多年沉澱,借改革開放之春風,千燈鑄就了經濟一流強鎮、生態文化旅游名鎮、城鄉一體化示范鎮和現代農業樣板鎮的品牌。

    近年來,千燈鎮先後獲得了中國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昆曲之鄉、中國曲藝之鄉,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國家生態農業旅游示范點、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稱號;顧炎武故居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農業示范區被評為江蘇省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電路板園區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千燈古鎮名流踵接,藝術飛揚。這裡走出了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聲震中華的偉大思想家、愛國學者顧炎武;這裡孕育了“世界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昆曲。

    到了千燈,人們可以在顧炎武故居,熟讀《天下郡國利病書》、品味《音學五書》、感受《日知錄》,和亭林先生一樣胸懷天下,讀破萬卷;可以在顧堅紀念館回顧600年昆曲演變的歷史足跡,學仿昆曲藝術的優美身姿、圓潤唱腔,感受人類戲曲藝術瑰寶帶來的無盡享受;甚至可以邀上幾個老友,在古戲台上拉二胡,彈琵琶,打竹板等,用器樂演繹人生的悲歡離合,領略江南水鄉別樣的戲曲文化。

    古鎮精致細膩,鎮區內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保存完整,塔寺佛燈、亭台樓閣更是歷千年而尤在。“牡丹亭”見證了一個地方曲種歷盡艱辛成為百戲之祖,“狀元台”見證了能人志士為尋求救國真理而奔走呼號,“跑馬樓”見證了徽商“創業難我祖父其慎其謙,守業難爾子孫克勤克儉”的治家過程,“致用閣”見證了一個小鎮居民成為先賢偉人的曲折人生,“千燈館”裡1000余盞燈诠釋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建於梁代的秦峰塔與“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延福寺遙相呼應,仿佛在悄悄訴說這千年的變遷。

    千燈鎮已連續舉辦7屆文化旅游節和5屆群眾文化藝術節,並設立專項資金扶持50余個民間藝術團隊發展。期間,錄制的京昆票友大賽,越劇票友大賽,小梅花戲曲荟萃,盛世梨園情,粉墨牡丹亭,名家名段千燈演唱會等戲曲節目,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收到良好效果;《昆曲聖地,婉約千燈》走進世博展館,其文化魅力征服了游客;兩岸三地高校師生昆曲研討會,更是引得眾多海內外學者探源昆曲故裡。古村落恢復,新農村建設,水鄉、園林、宗教、典當等多種元素的糅和,讓游客有著看不完品不盡的趣味。

    2011年,千燈游客流量超100萬人次,古鎮,生態園,石浦羊肉節等景點和活動的推出,使千燈成為長三角古鎮、生態游的不二之選。

    近年來,千燈抓住“蘇州城鄉一體化配套設施建設示范點”的契機,5年共投入30億元,新建180萬平方米農民動遷小區,使8000余戶人家從農村搬進了社區。大潤發、華美達、金融街等商貿項目拔地而起;公交、醫院、學校、影劇院、文體中心等公益設施全部完工;14萬平米的城市公園、3萬多畝的大唐生態園、社區文藝廣場,正在籌建的游泳館、體育場,一座集文化教育、醫療服務、休閒娛樂、行政服務、商貿居住“五位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在千燈崛起,目前的千燈城鎮化居住率已達80%,2年後將達到90%以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