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建築設計參考圖集之店面簡說

建築設計參考圖集之店面簡說

日期:2016/12/15 1:22: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本文寫於1937年1月,是梁思成為《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第三集》寫的說明文。
  本集圖版完全是北平舊式的店面。由近代商業眼光看來,這種店面的圖樣,也許不盡合廣告學原則,致使人對於它的招買力發生懷疑;然而這種古式圖案中,的確有不少長處,不少有趣之點,值得現代建築師們的注意和采取。
  在中國營造學社所搜集的許多藝術品中,極少關於店鋪建築的資料。乾隆《內庭圓明園內工諸作現行則例》裡,有圓明園擬定鋪面房,裝修,拍子,及招牌,幌子一冊。關於鋪面房各部分所需工限,雖然嚴密制定,對於建築的方法,各件之大小,卻完全沒有提到。但由實物上研究的結果,我們知道鋪面建築的大木構架,一切均以《工程做法》的“小式大木”為准繩,此外還有幾種特征,約略分述如下:
  (一)在平面布置上,店鋪與他種建築物,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其最可注意之點,乃在住宅或其他建築臨街一面辟大門一間(或多間),其臨街余房均甃以磚牆;而店鋪則在這一面開敞,既不用大門,鋪面房同時也是出入的孔道。
  (二)店鋪臨街一面,多添出平頂房,稱為“拍子”(其房頂泛水,則向後洩瀉;這是防止雨天雨溜雨由檐滴下,妨礙顧客的出入);房頂既是平的,檐前便有掛檐板(亦稱華版),版面可雕許多有趣的圖案。但規模較小的店鋪,則如住宅一樣,使滴水瓦檐向前,並無拍子的增設。
  (三)店面裝修——即門窗扇等——與住宅宮殿或其他建築顯然不同。普通建築的裝修,以御風雨,分內外,為主要功用,所以用檻窗風門之屬,以求舒適。店鋪裝修雖亦須具上述功用,但同時尤須便利出入,以廣招徕,所以通常所見,多用住宅內檐所用的扇,置之外檐柱間。這種扇比較玲珑輕巧,輸入光線既多,出入亦便,既分內外,但必需時,又可完全脫下,成為一個開敞的局面。故裝修之用,在店鋪與住宅及其他建築上,有很大的區別。
  在外表樣式上,北平的店面約略可分作下列數種:
  一、牌樓式
  鋪面前面立起高大的牌樓,在北平是一種常見的圖案,為鋪面建築中之鋪張最甚者。這種牌樓,竟可說是一個大幌子,完全屬於裝飾性質,與店鋪本身無直接關系。
  牌樓的間數,多隨鋪面的間數,雖也偶有鋪面三間而牌樓只一間的。牌樓柱多是圓木柱,立在鋪房檐柱之前,往往用鐵條釘在檐柱上。柱的下段,不似通常過街牌樓,不用夾桿石扶著;柱腳卻有圓形古鏡。為堅固計,這些柱腳有許多埋入地中甚深。柱的上端卻高高伸出樓檐以上;頭上安雲罐或寶珠一類的裝飾。各間樓檐均用斗栱承托;斗栱或簡或繁,形制不一,樓檐亦有單檐重槽之別。斗栱之下,仿佛都沒有正式的額枋,而將平板枋放在上檻之上。自斗栱以下鋪門以上的面積,完全做成華版。按其高度而異其華版之層數,視面闊之長短,而定其塊數。凡此種種,都沒有定規。華版部分最下的橫枋,有高至約略與屋檐掛落板上皮平,露出前檐裝修之全部者;有華版以下,尚加許多雕飾,致將裝修之上段遮掩者;亦有柱中段為掛槽板所遮斷,將牌樓絛環,及掛匾額的分位,劃然拱在平房頂以上者,最後一種,卻比較少見。
  各樓頂均懸山造,瓦穴青筒瓦,雕清水脊;庑殿或歇山頂,或頂上安獸吻者,均從未見過。
  為標示店鋪字號及商品種類,牌樓上須加匾額及招牌幌子之類。匾額的位置,均在樓檐下絛環以上的分位,用托子承托,斜向下面懸掛著。在約略同樣的高度,在柱身之上,往往有雕作龍形的“挑頭”伸出;由挑頭上可以懸掛長條的招牌,或是用木做成的商品模型或樣子。
  挑頭與柱相交處,下面有角替承托;上面與角替相反的地位,則有立板一塊,長方形,圓角,遍雕精細的花紋,稱為牙子。絛環最下一道橫枋之下,與柱相交處亦有用角替者。
  較次的店面,門前用牌坊而不用牌樓。牌坊較牌樓簡單,雖亦四柱沖天,但柱間只有絛環華版,上面沒有斗栱樓檐遮蓋;故也沒有匾額。字號和商品名稱都寫(或刻)在華版上。柱上大多沒有挑頭伸出。門前因牌樓的立法,往往可以標示店鋪的性質;如木廠無論門面多少間,只立一間牌樓,高高聳起。香燭店多用重檐牌樓。惟有染坊最為特殊,最能表示商品的性質。牌坊上面架起細長的挑桿多根;遇有染好須晾干的布匹之類,便高高掛起垂下。這種幌子,既合實用,又便宣傳,但是與路上行人有無不便,卻是個問題。
  二、拍子式
  許多店鋪不用牌樓牌坊,而以平頂的拍子當著街面。為求給買主以與牌樓牌坊所予類似的印象,在拍子的平頂上,往往可以立起欄桿,欄桿上標起店鋪的字號,拍子的掛檐板上伸出挑頭,以增加廣告效力。其中也偶有安分守己,不事鋪張的小店鋪,店面呈露簡樸清淨的樣子。
  由結構方面看,拍子只是一座平頂的廊。前面一例柱子,按鋪身間數分配。柱子平面率作方形,上安承重枋,枋上安楞木以承望版及灰頂。承重枋頭上安掛檐版,上冠以磚質冰盤檐,全部與羅馬式Cornice極相似。掛檐板面,無例外的必有全部蓋滿的雕花。若要使掛檐板支出特遠,則加用垂柱,垂柱的下端,多刻作仰覆蓮瓣。若要在掛檐板上伸出挑頭,便將承重枋加長伸出,稱為“挑頭承重枋”。
  拍子的裝修,大多玲珑開敞:通常住宅內檐所用的裝修,在商店上則用在外檐。其分配方法,最常見的是明間開敞,有門可以出入,次梢間除安扇外,下半有欄桿阻隔,但亦偶有次間用檻窗檻牆者,或次間辟門與明間完全相同者。更有不規則的,明間及次間之一開敞,其他次間則有檻窗;有三間店面,一次間有檻窗,而其余兩間又分為一明間,余兩半次間而攔以欄桿者,樣式紛繁,並無定式。
  在普通扇之外面,多數商店多在柱間加安雕刻繁富的落地罩或橫楣一類的裝飾,這種純粹的裝飾品,極容易遮掩了建築物本身的美德;偶爾也有用得恰到好處,不討人厭的。
  店鋪之中,有在拍子前檐柱間不施裝修,使成走廊形式者,這種做法在北平以外的許多地方很多,在北平城內,卻比較少見。規模較小的店鋪,可不用拍子,乍看頗似向街上敞開的住宅。
  三、重樓店面
  在繁盛的街市上,有許多重層乃至三四層的店面。這種店鋪前的拍子的構架,本來就與《工程做法》所規定樓房的下層相同,平房頂的承重枋和楞木就是樓板的骨干,在那上面加建一層房架,自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在外表上,臨街的第一層與單層的店面完全相同;店面所必有的掛檐板,本來就是樓房原有的一部分;挑頭,欄桿等,仍能照樣地安裝。
  所以在外表圖案上,多層或單層並不成為問題。
  重層店鋪上下兩層間的關系,在圖案上也可演出相當變化。拍子之上,也許有樓;也許樓在店屋本身上,而拍子的平頂乃成一種露台;也許店屋本身及拍子之上同有樓,而拍子上之一部,不安裝修,成為廊子;乃至在拍子上陡然立起空敞的雨棚,也可得見。至於上層的屋檐,以通常滴水瓦檐為多,但間或也有用平頂拍子的。
  重層店鋪之踞在街角上者,往往因地勢關系,而成為種種富於變化的局面。在正陽門外五牌樓兩側及西四牌樓的街角上,有重層的店鋪,乃清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時(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建來點景的;在都市設計研究上,為頗有趣味的資料。煤市街的過街樓,及其附近層疊高起的鋪房,都非常富於詩意。東河沿西口轉角上的重樓,用抹角形式,由商業術上講,自然較勝於以角頭向著顧主。
  屋頂的做法,除去轉角房外,多用硬山頂。但是偶然也有用平頂,或歇山頂的。
  四、柵欄店面
  當鋪的門面與其他店鋪性質不同,它須具有防范保衛的可能。於是森嚴的柵欄,便成了當鋪的特征。
  柵欄多按鋪身間數分間數,立起柱子;柱間安上下枋,枋間安直棂。柵欄上還有簡單的瓦頂。柵欄開門多狹小,門上有門樓,樓上伸出幌子。柵欄的一端多開旁門以便出入。
  也許因為玻璃缺乏,所以商品的廣告法,在古式的店面上,從來沒有利用窗子陳列的,引起顧客注意惟一的方法乃在招牌幌子。
  嚴格地說,牌樓並非店面的建築,而是個大招牌,但因為它的結構是“建築的”,而且常常與店面建築部分不可分離,所以它所給人的印象便是以它為店面的本身。於是牌樓上所安的許多匾額和招牌,安在牌樓華版上的,或是由挑頭上吊下的,都成了牌樓之一部。
  挑頭在廣告上既屬必要,而由建築的眼光上看來,又那麼適用而且忠實,所以無論牌樓或拍子,大多數都有挑頭,或自掛檐板伸出,或自牌樓柱伸出。挑頭有夔龍挑頭與麻葉挑頭兩等,通常商店多用夔龍,麻葉挑頭則不多見。
  自挑頭上所懸掛的幌子,有兩種掛法:一種將各種商品的象征品,直接由挑頭掛下;另一種則自挑頭之下,懸掛橫槓一條,兩端雕作龍頭,槓身滿雕鱗甲,與挑頭相似;由這橫槓之下,再懸掛種種幌子。規模小的店面,若沒有拍子而要挑頭,則自柱身緊貼檐下斜向上挑起。
  有些店鋪,常在店前另立幌子或模型,如香燭店前的大蠟燭,或當鋪前面高大的幌桿,都饒有趣味。店面華版及掛檐板,雕刻的花紋形式極多,滿地卷草紋者,比較常見,由圖案的觀點上,雖然線路圓和雕工精致,但乏趣味。以直線與曲線相間,或用博古圖,在枋上用搭栿子,留出一片淨樸的面積者,卻比較幽雅。垂柱下端及其間橫楣絛環,常常也有趣味的雕刻。店面的扇,多用住宅內檐所用的形式,其中也有精品,將來在《扇集》裡,當另詳細討論。至於店面前用於次梢間的欄桿,乃是店鋪所獨有,這種欄桿大致較高於通常的欄桿,功用等於柵欄。其圖案亦富於變化,精品頗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