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子做本土古建築調研 呼吁市民起來關注身邊的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1:20:2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僅7.5%的受訪者深入了解中山的古建築,有接近82%的市民認為某些古建築作為旅游景點會加快對古建築的破壞……”記者日前從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獲悉,就讀於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的10多名學子,在今年的暑假期間開展了名為《關於中山市古建築的保護與利用現狀調研》的活動。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市民對於中山市古建築的情況並不了解,但市民對於古建築保護這個話題非常關心,不少市民還在接受他們的訪問時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於中山古建築的保護,為何會成為這群學子的暑假實踐活動的主題呢?對於學子們的調研報告,相關部門又是如何評價呢?為此,記者近日展開了采訪。
【學子心聲】
初衷:調研為更好了解中山古建築
負責牽頭本次調研的吳楚雄介紹,參與本地調研有10多名同學,都是來自中山學院的藝術設計學院,調查的初衷是希望能對中山古建築有更多的了解。“我們之前曾有一個作業,要求查找中山本地一些古建築,當時曾查閱了一些資料,而且覺得這個話題很有意義,於是相約學院內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同學,並且利用暑假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及派發調查問卷的方式來完成調研。”
據悉,他們將市內的9個古建築作為重點調研的對象,並分3個小組按計劃展開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對於古建築地點的選擇,他們主要將目光投向一些比較有標志性的建築。吳楚雄坦言,因為時間有限,他們的調研僅對其中一些古建築進行了調查。
現狀:古建築的保護不盡如人意
在調研過程中,他們發現,很多古建築在保護上不盡如人意。據介紹,在調研南朗的陳氏宗祠建築群時,他們發現整個建築群的外牆古色古香,但祠堂內卻隨處可見一些與祠堂格格不入雜物,而且石板路和水井上雜草叢生,部分桌椅上灰塵滿布等。
他們的調研報告指出,在采訪各建築的游客及周邊居民的過程中,市民或者游客普遍對於中山的古建築保護與利用情況認識模糊,只是通過實地參觀或從網絡等方式知道其基本情況。
吳楚雄認為,中山本身的外來人口比較多,這些人對中山的古建築了解都比較少,即使一些本地人對古建築的了解也很淺層,深入的東西太少。他們希望市民能樹立一種“文化自珍”的態度,用實際行動來保護身邊的古建築,或者將這些古建築的歷史和文化引入課堂,通過學生來帶動家人一起保護古建築。對於本次關於古建築現狀與利用的調研,參與調研的學生普遍表示,通過走訪和調查,對中山本地文化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鍛煉了自己的溝通技巧以及團隊精神。
從浙江來中山求學的何麗瓊表示,中山這座城市對她來說是陌生的,但通過這次實地走訪,不僅開闊了視野,深入了解嶺南建築的一些精髓,也通過自己與團隊成員的努力,向受訪者宣傳了古建築保護的理念。
【權威說法】
保護古建築須先認概念和法規
昨日,記者帶著調研報告,請教了市文廣新局文物科的相關人士。該人士認為學生能主動自覺關注中山的古建築是一件值得支持和鼓勵的事情。其表示,從這份學生報告來看,學生們對於“古建築”的概念還比較模糊。該負責人解釋說,“古建築”范疇很廣,從專業上區分,“古建築”並不等同於不可移動文物,“古建築中包括優秀歷史建築和非優秀歷史建築,優秀歷史建築中又包括不可移動文物,到了不可移動文物的范疇才是由文物保護單位負責管理。”該人士提醒,“很多我們看起來比較古老的房子其實還達不到不可移動文物的級別,這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該人士說,目前按照國家的《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譬如在一些村落裡的古建築,產權歸當地村委會所有,因此在保護和維修上也應該由當地村委會投入資金,但他們的傳統意識認為,古建築應該由政府投入資金保護,由於對法規的不理解,致使對古建築的保護上經常存在分歧。
【調查結果】
不到一成受訪者了解本地古建築
在此次調研中,問卷調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調研小組成員在中山一些特色古建築附近及中山學院各專業各年級內派發和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100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980份,有效樣本率為98%。
根據問卷情況統計,市民對於中山古建築深入了解的只占參與調查總人數的7.5%,大部分市民都表示“一般了解”或“不了解”。而對於古建築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只有5.3%的市民表示“知道很多”,51%的市民表示“知道一點點”,43%的市民表示“不知道”。
八成受訪者認為旅游開發會破壞古建築
問卷數據顯示,在市民對古建築保護意識方面,大部分市民認為自身及他人對於古建築保護方面意識一般且有待提高,占到調查總人數的88%。有接近56%的市民認為政府應對古建築的保護起主導作用,同時也有34%的市民認為周圍居民應對古建築保護起主導作用。
而在“旅游對古建築保護影響”的調查中,有接近82%的市民認為某些古建築作為旅游景點會加快對古建築的破壞,只有42%的市民同意“對古建築進行開放或發展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