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門頭溝區三家店兩處異形門墩兒賞析

門頭溝區三家店兩處異形門墩兒賞析

日期:2016/12/15 1:17: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古代,大大小小的門洞處,為了承托門扇,往往在門扇的下檻兩端設置墩台,這個墩台就叫做“門枕”,老百姓們叫俗了就叫成了門墩兒。門墩兒往往集裝飾性和實用性於一身。門墩兒有石質的為門枕石,有木質的為門枕木,但石質的門墩兒較多。門枕中間鑿出門檻槽將其分為內外兩部分,內部基本無裝飾,在墩台的上面鑿有一小眼,學名叫“海窩”。海窩內一般會放置一塊生鐵片,用以承托門軸。鐵片四周澆注白礬水固定,而宮殿建築多用鹽鹵鐵或鐵水澆注固定,起到防蛀、防潮、防磨損的作用。這樣即便是小孩子也能輕易的把門打開了。延伸到門外側的部分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門墩兒了。透過精美的門墩兒,我們不但能欣賞到工藝文化,還能領略到院主人家世、社會地位以及經濟能力的高低。


59 號院門墩兒頂部“瓜瓞綿綿圖”

    門墩兒延伸到外側的部分可分為兩大類,圓形的為鼓型門墩兒,又稱抱鼓石,方形的稱箱型門墩兒。由於鼓型門墩兒做法較難, 因此比箱型門墩兒要講究一些,一般在官宦人家的大門處才可見。門墩兒一般由門墩兒底座、門墩兒身和門墩兒頂部構成。通身都有雕刻,且雕刻精美,手法從淺浮雕到透雕均有。底座一般都設為須彌座,上面有一個倒三角,稱為“包袱角”,一般在包袱角內裝飾十分豐富;雕刻最精細的還是鼓身,一般抱鼓石兩側多以轉角蓮、寶相花和獅子滾繡球為多見。而箱型門墩兒題材更多,多以植物、動物為多見;門墩兒頂部又分有裝飾的和沒有裝飾的。有裝飾的一般多為獅子形象,有“趴獅”、“蹲獅”、“站獅”,當然這種獅子的形象比較簡化,耳朵多為下耷的,所以又稱為“獅子狗”。我想歌謠裡面小小子兒坐的門墩兒,可能就是箱型門墩兒沒有頂部的那種了,鼓型門墩兒的頂部自然是有弧度的,不平,奈何也就坐不穩了。

    門墩兒雕刻的花紋中,往往是借物寓意,寄托著主人的精神理想、宗教信仰和個人抱負。門頭溝區三家店位於龍泉鎮,在三家店發現了兩個門墩兒卻與眾不同。一般門墩兒頂部要不無裝飾,要不就是獅子狗形式,而這兩處門墩兒的頂部卻是淺浮雕出了許多植物,這在京西門頭溝乃至北京城也是不多見的。

    三家店中街59 號院:門墩兒頂部雕刻瓜瓞綿綿圖,在一根籐條上長有諸多瓜果,有桃、柿子、蘋果、南瓜等果實,這種形式的雕刻紋飾本不多見,更何況雕刻在了門墩兒的頂部更是少見。瓜,出生時很小,但其蔓不絕,會不斷長大,綿延滋生,所以在這裡雕瓜的圖案成了祝願子孫昌盛、興旺發達的吉祥圖案。正面為喜鵲登梅圖:喜鵲踏於梅花之上,借“梅梢”與“眉梢”諧音,有“喜上眉梢”之意;又見雕刻兩只喜鵲,又有“雙喜臨門”之意。兩側面為麒麟臥松圖,麒麟為古代 “麟龍鳳龜” 四瑞獸之首,帝王封其為祥瑞;松樹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常青樹,代表著長壽、長久, 麒麟臥松則有“ 銳氣長存” 之寓意。下設須彌座,包袱角內雕刻了小鳥銜食喂雛圖和壽桃圖, 均為吉祥圖案。


81 號院門墩兒頂部“松鼠葡萄圖”

    三家店村81號院:門墩兒頂部雕刻松鼠葡萄圖,中國本來沒有葡萄,是漢代張骞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名貴物種,葡萄多珠,象征著多子,松鼠尾巴很長取其 “長”意,寓意福運連綿、多子多福、子孫繁衍不盡。門墩兒兩側亦雕刻麒麟臥松圖。正面雕刻海馬行雲圖,奔馬在中國古代一直是威嚴和武力的象征,生命力的代表。天馬行空,志在千裡,寓意馬到成功,事業蒸蒸日上。包袱角上均雕刻飄帶,飄帶在門墩兒的圖案雕刻中使用很是普遍,這裡寓意“好事不斷”。

    門墩兒的起源與四合院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北京門墩兒的發展更離不開金中都、元大都的建造,明清時期更是門墩兒發展的鼎盛時期。門頭溝位於北京的西南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小小的門墩兒雕刻中就能夠充分的顯現出來。發掘和保護門頭溝區的豐富文化是我們每一位文物工作者的責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