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該不該倒著貼?壓歲錢壓的是歲還是“祟”?除了餃子、湯圓和春卷也能唱主角兒?過年,聚的是團圓,品的是年味,話的是年俗。
忙年從臘八開始
中國人對於春節的重視,從教給小孩子的童謠中就能看的出: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八粥
依照傳統,從臘月初八開始就要正式進入忙年了。“臘”有新舊交替的含義,臘八則意味著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一般來說,臘八粥是以糯米和紅豆、桂元、棗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等煮成甜稀飯,在隆冬裡吃來營養可口又暖和。
福字還得正著貼
老百姓家裡常常把福字倒著貼,“倒”與“到”諧音,取“福到了”的寓意。殊不知,這福字還是正著貼才好。
“福”字左邊礻字旁表“示”意,右邊“一、口、田”,其中一是房梁,口是人口,田是有田地,如果將“福”字倒過來貼則使房梁倒置,福氣就“外漏”了!傳統年俗中,大門是全家人、客人出入的必經之處,應是讓人感覺莊重、恭敬的處在,大門的門心不講究貼福字,馮骥才先生也認為“把大門上的福字翻倒過來,則必頭重腳輕”.過去也有人在家裡的櫃子上貼福字,因為櫃子是存儲的地方,以表示福氣一直在家裡。
壓歲錢壓的是什麼
中國傳統的壓歲錢有兩種,“歲”與“祟”諧音,長輩們贈送壓歲錢以此為孩子們驅邪免災送上平安。而另一種則是晚輩給長輩的,這種“壓歲”指的是壓住年歲,祈求老人歲歲平安。
湯圓春卷唱主角兒
新年除了吃餃子,湯圓、春卷、年糕也都是節日裡必不可少的主食,它們象征著阖家團圓,也寄托了對來年的美好期盼。春節也在冬末春初的時候,立春節氣一到,在南方人們都要吃春卷來慶祝。北方慶祝新年多吃餃子,而在南方除夕的夜晚,人們則習慣吃湯圓。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最早是為年夜祭神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