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祖祠及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5 0:46:5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作為廣東首批古村落斗門南門村,自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村中有建於明代的趙氏祖祠菉猗堂,建於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逸峰、崑山、意圹、意鄉等五座祠堂以及一大批富含明、清民居建築藝術特色的古村莊。
在南門村,距離菉猗堂不遠處還有一趙宋皇室後裔的村莊“趙家莊”。這是由趙宋魏王系的後裔趙維茂經營中藥材發家致富所建,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南門趙家莊有著自己的特色,它是所有古村落當中唯一一個由一個姓氏的家族建造完成的,是古代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個,90%以上的建築都保持完好。南門村趙家莊是廣東省唯一由古代皇族沒落後代設計、建造的村莊,其規劃、設計有著很明顯的皇室印記,比如在村莊前開挖護莊河,在全省目前發現的古村落中僅此一家。
在南門村眾多的古建築中,趙氏祖祠菉猗堂最為令人矚目。菉猗堂占地427平方米,龍舟屋脊富含陽剛之美,整體結構嚴謹凝重;最具特色的是山牆用了碩大、堅硬的蚝殼整齊而有規律地排列而成,蚝殼砌成的牆身足足有65厘米厚。
據介紹,蚝殼為牆,在明代以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十分流行,但現在留存的蚝殼建築物屈指可數。據記載,它始建於明代景泰5年(1454年),是魏王趙匡美的第15代後人趙隆以其曾祖父的別名“菉猗”立祠紀念,從1454年到1997年間曾幾次重修。
進入菉猗堂後殿時,抬首望見懸掛在橫梁上的“忠孝義士”牌匾。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小皇帝趙罡敗退到香山,駐跸沙湧馬南寶家。當時已居住在南門村的魏王後人趙若梓聞訊,招募潮居裡民數百忠勇,具舟迎駕以勤王。為保存皇家宗族一血脈,丞相陸秀夫即令若梓等歸家入山隱居。授若桃為承直郎,封若榉為武翼大夫。敕賜若梓為忠孝義士。
由斗門區文化部門獲悉,目前有關方面欲將南門村趙氏祖祠菉猗堂及古建築群進行全面重新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