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廣東省開平市發現一處由梁啟超題名並擔任名譽校長的近代華僑學校

廣東省開平市發現一處由梁啟超題名並擔任名譽校長的近代華僑學校

日期:2016/12/14 21:40: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T@)h.l Pn#rhh099古建網+`xY5~ N5_

99古建網4^ G,x:Z)i

6EE i Y-_0 99古建網Z rh5\0?Ly!jJ

  近日,廣東省開平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在田野調查中發現一處由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梁啟超題名並擔任名譽校長的近代華僑學校建築。

ab)s,dg:I${0

%H Dw3Jd*Rh5hV4i0  博健學校位於開平市月山鎮博健村委會東興村。清戊戌維新以後,各地仁人志士精圖興教救國,紛紛開始廢私塾興學堂。光緒31年(1905年)5月,東興裡旅澳華僑梁邦煦回國借東興裡國舉祖祠為校址倡辦“博民學校”。

B O4Isy/o q0 99古建網 HMs)sl#k

  1914年7月,因土匪搶劫博健學校周圍的村莊,槍殺鄉團勇,又擄去多人,村民們恐慌遷徙,學校停辦。1921年,求學京都的學子暑假聯翩回鄉倡議復校,得鄉親大力捐款支持,並一致公推明賢梁啟超為名譽校長,更名為“博健學校”。 1922年正月復學。

"u0?MY^T0 99古建網{p[~ osb@

  至二十世紀20年代,博健學校學生漸漸增至300多人,原來的國舉祖祠已不夠用,梁邦煦再次發起捐款興建新校捨的倡議,並以當時加拿大的最新校捨圖紙為藍本設計了圖紙。1930年博健學校新校址開始施工,1932年竣工。

!t/M d-PV$]}IZ"d0 99古建網{(ds0cE:cs6H

  博建學校占地面積908.6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西合璧。主樓匾額“博健學校”梁啟超親筆所題。教學樓為一主兩副式結構的樓群,主體樓有3層,兩邊各有一夾巷,兩夾巷的另一邊是對稱的2層副樓,兩座副樓都有天橋與主樓連通,樓與樓間既分又合。一樓大堂正面為主席台,主席台兩側各有一條西式柱子,柱子兩側書有一副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健吾之體正吾之心”的對聯。三層主樓的地面鋪設進口彩色花紋地磚。樓外的排水鐵管,鑲有英國制造的標記。主樓頂部中間為古羅馬建築風格的穹隆頂,頂部一條避雷針直指蒼穹。樓頂的四邊樓角,各建一方形博士帽涼亭,寓意人才輩出。99古建網 e.?u3CX"G&R3t~1x'P

"x8??2T.b dLM0  建校以來,博健學校培育了許多的優秀人才,其中有:原廣州市委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組織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梁嘉;被譽為“改革闖將”、“開放先鋒”的原中共深圳市委書記、海南省首任省長梁湘;原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暨南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的梁奇達等。2002年,以86歲高齡去世的梁奇達老人,臨終還叮囑家人將自己的骨灰分成三部分,其中之一運回母校,掩埋在一棵榕樹下。99古建網0z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