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鹽池縣被稱為“長城之鄉”,鹽池縣境內分布著隋長城1道、明長城3道,總長259公裡。有花馬池城、安定堡城和興武營城3座大城以及高平堡、英雄堡、天池子堡等20多座古城堡,烽火墩堠180多個,還有長城關、八步戰台等明代軍事防御要塞。
長城和這些古代建築遺址歷經千百年,由於受到風蝕、雨淋、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侵襲,破壞較為嚴重。另外,加之人為的原因,隨意取土、開路、打洞、挖掘等因素對長城的損毀也令人堪憂。
為了倡導全社會的力量來保護長城,這些年,寧夏鹽池縣文物部門和長城保護學會多方走訪,現場勘查、結合鹽池縣的實際情況,針對長城保護的突出問題,專門制定長城認領保護辦法。暫行辦法明確規定,認領保護長城遵循自願的原則,凡是熱愛長城的單位或個人,都可以認領保護長城。鼓勵青少年、中小學生以志願者等各種形式積極參加長城宣傳、保護活動。同時,寧夏鹽池縣積極創造條件,聯系國內外熱心長城保護事業的人士,匯聚公眾的智慧和愛心,共同保護、愛護長城。
何翔是寧夏鹽池縣青年創業園的負責人,這些年,企業在電子商務的經營中,吸納了不少外地客戶的加盟。當何翔得知企業可以認領長城的消息以後,他便有了認領一段長城的意向。
長城認領保護辦法也規定,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凡是長城沿線的村落,都有保護長城的責任和義務。
據了解,在此之前,認領長城在全國還沒有先例,那麼,認領長城的具體程序是什麼?首先,寧夏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簽訂捐贈協議。然後,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與捐贈人簽訂捐贈協議。捐贈的認領保護長城經費,統一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保護基金管理委員會向出資者出具收據,扣除國家規定收取的費用外,剩余部分匯至寧夏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的專戶,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最後要將使用情況向公眾公布。
寧夏鹽池縣相關部門也對認領長城時需要注意的方面做出提示。一是依照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針對長城的特點和長城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認領者的權利和義務。二是對長城實行整體保護、分段認領、分段管理,明確認領者的責任。三是發揮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的積極性,逐步設立長城保護員制度。四是逐步對長城的利用行為加以規范,在保護的同時,逐步打造長城旅游景點。
針對有關人士對認領保護長城合法性的質疑,寧夏鹽池縣有關部門也做出了解釋:《長城保護條例》制訂的基本依據是《文物保護法》,是針對長城本身的特點和長城保護工作的特殊性所做的補充性規定。《長城保護條例》第五條規定:“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長城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捐贈等方式設立長城保護基金,專門用於長城保護。長城保護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因此,通過認領保護長城的形式,募集長城保護經費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在我國,長城遺址分布的相關縣市有400多個。寧夏也被稱為“長城博物館”。因此長城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寧夏鹽池縣借力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對長城認領保護,先行先試在全國邁出了第一步,也希望能給其他的文化遺存保護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