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封塔修繕工程竣工 本月下旬市民可以進去觀光
日期:2016/12/14 11:04: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這兩天,經過天封塔的市民可能會發現,經過100天的“整容”後,天封塔周邊的腳手架已經全部拆除了。昨天,此次修繕的施工單位——浙江省臨海市古建築工程公司的施工人員開始清掃建築垃圾,打包施工工具。“我們將盡快要求進行竣工驗收,預計到本月下旬市民就可以進去觀光了。”天一閣博物館文保部主任蔡躍波說。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跟維修前相比,天封塔明顯“清爽”了許多。原本顏色已經顯得暗淡的外牆和柱子,經重新粉刷,顯得明亮鮮活。在各個檐角上,用石頭雕刻出來的小魚、小麒麟等裝飾,也全部補齊了。
由於周邊的圍擋已經拆除,一些性急的市民已經走進了天封塔下的小公園。“小時候,家裡還沒有空調,夏天午後炎熱難耐,我就會帶上一兩本書,約上幾個同學,一起登上天封塔頂乘涼。”今年38歲的周女士住在附近,因為維修,已經很久沒進來看天封塔了,這次看到天封塔外圍的障礙物沒了,就進來先睹為快。“那時,塔頂涼風習習,聽著塔上銅鈴隨風發出清脆的聲音,視野又極其寬闊,暑熱之感一掃而光。”天封塔在她兒時的記憶中,一直是個避暑的好去處。
“這次修繕,我們精力花得最多的還是筒瓦的修補。”施工單位項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層塔檐都有好幾處出現破損,由於筒瓦之間層疊交錯,如果其中一塊破了需要更換,就得把旁邊好幾排的筒瓦都依次取下。
“等更換了那片破了的筒瓦後,再把之前取下的其他筒瓦依次放回去。”該負責人說。計算下來,施工人員一共對650多平方米的筒瓦進行了修補,置換、取下後重新使用的筒瓦接近3萬塊。同時,整個工程的油漆面積也達到了723平方米。
接下來,天一閣博物館要求施工單位盡快組織對這次維修工程的竣工驗收。不出意外的話,到這個月的下旬,市民就可以重新登上天封塔欣賞甬城風貌了。
天封塔的前世今生
天封塔的經歷非常坎坷,模樣也有過較大的變動。
四邊形唐塔
最初,天封塔是比較低矮的四邊形唐塔。
根據合理推斷,唐代明州屬“老少邊窮”地區,當時的人員和技術力量,應不足以建設起十八丈超過30米的巨大建築;唐塔形制以四邊形為主流,所以唐代的天封塔應該是四邊形,且要比現在矮得多。
完整的六邊形宋塔
於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重建,建成時是完整的六邊形宋塔。
許多地方志和《四明談助》所說的天封塔“六角形、十八丈”,應該就是宋塔的樣子。
首次建成的宋塔於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被毀,到元代至順元年(1330)全面修復。
一直到明朝,宋塔還算安穩,僅有兩次較大的維修記錄,樣子也沒怎麼變。
那時沒有現在的吊車等設備,古人又是如何將塔建高的呢?原來,當塔越修越高,工匠們便把江沙堆成和塔差不多高的高坪,然後運送磚石直到塔頂。天封塔完工以後,這些用來運輸的沙石就被用來鋪設兩條路,這兩條路市民應該都很熟悉,就是天封塔東側的大沙泥街和小沙泥街。
恢復到完整的六邊形宋塔
1984年,寧波市政府邀請全國的文物專家進行論證,最後決定對天封塔落架重建,並於1989年12月完工。重建的天封塔是按出土的南宋天封塔模型建造的,為仿古的完整六邊形宋塔。
“全裸”的六邊形宋塔
清嘉慶三年(1798),在一次常規性維修過程中,塔燈失火,導致塔檐、平座、欄桿全部焚毀,只余磚砌塔身,天封塔成了“全裸”的六邊形宋塔。“裸奔”的天封塔基本處於小修小補、苟延殘喘狀態,塔身也不斷傾斜。來源: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