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屆會議28日完成最新一輪的“世界遺產”項目申報的審議工作,多個國家的25處遺址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包括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成為新科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這25個新的“世界遺產”項目中,3個為自然遺產,21個為文化遺產,還有1個為混合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新增世界遺產名單不久將正式公布。
此外,在本屆大會上,還有2處遺址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1處遺址因保護狀況得到改善而從該名錄中被刪除。
至此,全球“世界遺產”總數增加到936項。其中183項為自然遺產,725項為文化遺產,28項為混合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屆會議於20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開幕,這次會議共對35個“申遺”項目進行審議。
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並建立了《世界遺產名錄》,被列入的項目將成為世界級的名勝,故各國申報都很積極。中國於1985年加入上述公約,並於1999年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
世界遺產委員會由《世界遺產公約》的締約國選舉產生的21國代表所組成,每屆任期四年。委員會負責《公約》的實施與執行,並每年為《世界遺產名錄》增添新的遺址。目前,《世界遺產公約》共有187個締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