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一口白肉配酒 一眼古鎮如畫

一口白肉配酒 一眼古鎮如畫

日期:2016/12/13 20:02:46      編輯:古建築紀錄
水鄉全景。
水鄉全景。
 
大魚洞風光。
大魚洞風光。
 
天然泳池小魚洞。
天然泳池小魚洞。
 
朝陽石韻。
朝陽石韻。
  城市的喧囂迷眼,快節奏的工作累心,周末,在難能可貴的閒暇之際,到宜賓市興文縣的大壩水鄉,感受到山環水繞的惬意,細聞田野泥土的清新。風情美食在舌間的舞蹈,絢麗民俗風情在眼前綻放,這座古鎮的優雅獨特展露無遺。
  賞
  如畫古鎮
  大壩古鎮像一顆鑲嵌在興文縣城絢麗腰帶上的珍珠,在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和別致錯落的山野村落之外,飄逸著一股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走進水鄉你會發現,水鄉的清晨是從河流開始。
  水邊的人家醒得早,在吱呀的木門聲響中,河畔的居民們習慣性地聚集在小河邊洗洗涮涮,這家洗著青菜,下家搓著舊衣,帶著晨起的慵懶,有一嘴沒一嘴地和鄉親們閒聊。街上行人不多,早起的老人漫步歸來,面帶從容,腳步清淺。街邊的店面陸續拉起門簾,屋後炊煙袅袅,靜谧而和諧。
  午飯後,河流也染上了午後烈日的金黃,沿著古街徜徉,幾位老人在樹蔭下閉目養神。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坐在店面前,手中絲線穿梭,繡出一片色彩斑斓。不知是誰家的小孩,從家裡端出一張木凳,在門前專心地做起作業,絲毫不被外界打擾……時光的腳步,突然在這裡變得緩慢,生活中的美好都沉澱了下來。
  兩彎清澈的小河穿鎮而過,精致的小橋、斑駁的古樹、吱嘎的水車倒映在明鏡似的水中。水裡還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大鲵,因此小河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鲵源。走累了,在河邊找個位置坐下,倚欄看河水潺潺,魚蝦成群,沐浴在春日的陽光裡,自己仿佛成為了詩人,總有那麼幾句詩句在嘴邊呼之欲出。
  只有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才是這個小鎮的主角。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坐在河邊一座石橋上看落日,拍一張古鎮朦胧的詩意照。此時,勞作歸來的人們三三兩兩從橋上走過,一只小貓不知什麼時候,乖乖蜷縮在橋邊。橋底下有位小伙靜靜地畫著什麼,小河、石橋、橋頭的人家、河裡的老舊水車,岸邊的民居都已入畫,一切清新自然,讓人分不清哪裡是景哪裡是畫。
  看
  高裝姑娘
  如果你來到水鄉,一定要嘗嘗水鄉的白肉。嫩滑的白肉一進嘴,蒜香瞬間充溢了整個口腔,加上最質樸的肉味,讓人食欲大開。飯店廚師告訴記者,要挑選肥瘦適宜的五花肉,經水煮、切片,配上醒胃的辣椒蘸水,口感爽而不膩,辣而不燥,從舌尖味蕾到心底,幸福滿足感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大壩高裝文化節上曾獲得“苗鄉第一刀”的蒜泥白肉。
  每年二月初二,是大壩鄉一年一度“文昌節”盛會。文昌節這天,古鎮人們常以高裝表演祈求國泰民安。高裝屬於“抬樁類”民間藝術,是一種融戲劇造型和雜技表演為一體的民俗活動。每台裝都用大型方桌和多根抬桿捆綁而成,造型分為上、下兩層。方桌中央有一根高達5米的鐵樁,稱為裝亭,頂端站著劇目的主角,一直都由姑娘裝扮,俗稱“高裝姑娘”,方桌上站著5-6個劇中的配角,表演者都身著美麗的戲裝,表演以折子戲為主,多為傳統造型劇目。神秘壯觀的“大壩高裝”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在2008年廣東番禺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上榮獲“山花獎”中國民間飄色(抬閣)藝術銀獎,大壩苗族鄉也因此被文化部表彰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此外,小鎮的文化氛圍很濃,成立了晏州詩書畫苑,不少人專著於書畫創作,還出了很多本地名家。
  喝
  苗家米酒
  來到水鄉,你便是水鄉的一員。苗族山寨人家的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隨便進入一家,主人都會熱情招呼,將客人迎進堂屋,裝煙、倒茶,忙個不停。
  當客人道明來意,辦畢事務,提出告辭時,主人一定會竭力挽留,必須要吃了飯再走,如果天空已顯出墨色,更要留其住宿。無論是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乃至素昧平生、遠方的游客,概莫能外。
  凡貴客到來,必有酒席款待。主人往往會盡心准備,將家裡最好的菜肴奉上桌面。酒宴上,充分體現了尊重老人、孝敬長輩的美德,客人中長者必被請至上席就座,斟酒也非常講究次序、禮儀。
  苗家漢子飲酒大都豪爽大度,常常以碗飲之,不醉不休,席間還要以苗族祝酒歌助興,客人往往在“喝一碗苗家米酒,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不知不覺就醉了。臨別時,有的女主人還將自己親手繡制的鞋墊送與客人。
  大壩鄉鄉黨委書記張強介紹,大壩風景宜人,歷史悠長,文化厚重。響水春雷、朝陽仙境、奔馬踏井、古佛凌霄等八大景觀渾然天成,韻味十足,歡迎客人前去做客。
  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缤紛多彩的民俗文化、風味獨特的美食佳肴、深厚的人文積澱和休閒舒適的生活方式使大壩獨具魅力,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展現了一幅迷人畫卷。
  陸婷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張勇(大壩苗族鄉政府供圖)
  作者:張勇大壩苗族鄉政府供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