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清晨,冒著細雨,記者一行驅車沿著新建不久的鹽李公路前往李莊古鎮。
盡管天公不作美,依然擋不住人們游覽李莊的興致。古鎮上,隨處可見四處賞玩和拍照留念的游客,羊腸般狹窄的街上擠滿了人。人們穿著各式各樣的運動鞋、皮鞋、涼鞋等,踩在淌著水的青石板路上,形成現代與古老交融的獨特氛圍。人們來此,不僅是為了體味當地保留較好的古鎮風貌和風土人情,更是為著一種紀念,對逝去歷史的緬懷與崇敬。
時光倒回到1928年4月,一聲響亮的槍聲劃破了李莊這座千年古鎮的寧靜,拉開了南溪農暴的序幕。歷史記載,這次暴動是四川黨組織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後發動和領導的第一次農民起義,由此打響了四川農暴的第一槍,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四川黨領導下的武裝斗爭的序幕。八十多年過去了,李莊鎮的不少居民還依然津津樂道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這些革命往事,紅色的記憶已深深植根於這片古老的土地。
沿著長江邊上的小路往前走,一路上,記者看見有手工的家庭式釀酒作坊,有現做李莊白糕的小鋪,熱情好客的店主、風味獨特的李莊特產吸引了不少游人駐足。過去,李莊是一座激蕩著革命熱情的紅色古鎮,如今,李莊更憑借著自己的獨特魅力,正在成為吸引中外游客的旅游大鎮。不少李莊人也因此受益。
一人身兼數職,既當廚師,又當采購員,還要當洗碗工,十幾平方米的小店裡只能擺放五六張桌子,每月能有個上千元營業額就高興得不得了……說起上世紀90年代在鎮上魁星路開的第一家小飯館,李莊人李德勝依然記憶猶新。如今,他已是一個有上千平方米、能擺放上百張桌子,聘請了30多名員工的大餐館老板,餐館平均每月的營業額在十萬元以上。“這幾年,李莊的旅游發展得好,前來游玩的游客很多,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李德勝感歎地說。在李莊上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那一抹紅是最靓麗的色彩。在早期的革命歲月裡,朱德、孫炳文等革命前輩都曾在李莊留下過革命的足跡。1918年,朱德曾多次與孫炳文等在李莊祖師殿講授中外歷史,革命道理,抨擊封建社會的毒害,喚醒青年參加革命,拯救自己,拯救中國。洪默琛、張守恆等一大批李莊青年積極參加,深受啟發,革命火種在心中燃燒。史料證實,南溪農暴攻打李莊一戰最為慘烈,參加人數最多,解放後,評為烈士最多。
歷史的車輪跨入了21世紀,從紅色年代一路走來的千年古鎮李莊,煥發著年輕和生機。如今的李莊正在按照“景、城、園”的模式,向前跨越發展。據李莊鎮黨委書記柴軍介紹,李莊將依托4A景區的打造,把古鎮旅游包括紅色旅游這個版塊做大做強;在城市建設方面,將依托李莊城市組團建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李莊還將依托白酒金三角的打造,著力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園區,依托發展產業,帶動經濟增長。“到2016年,李莊全鎮的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7億元,年均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0元,年均增長12%。”對於李莊的未來,柴軍充滿了信心。
目前,李莊鎮黨委政府正在著力推進中國李莊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建設,欲在該鎮的天景山上修建“紅色古鎮歷史紀念館”、“紅色文化浮雕牆”、“紅色文化活動廣場”、“青少年教育中心”等一系列紅色主題的紀念建築。目前,相關設計規劃已完成。“該項目建成後,不但將成為瞻仰烈士、緬懷先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將成為推動李莊紅色旅游進一步發展的亮點和特色。”柴軍說。
李莊人李德勝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告訴記者,李莊的紅色旅游潛力巨大。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下一步,他打算重新裝修自己的餐館。“李莊很有歷史文化底蘊,我想把這些元素都加進去。”李德勝說,他正琢磨著,把李莊的歷史文化和名人都印制在自家的菜單或者牆上的裝飾畫上。這樣,來餐館吃飯的人,不僅能品嘗李莊的美味,更能品味李莊的歷史。宜賓是四川最早建有直屬中共中央領導的黨組織的地方之一。1926年1月,中共宜賓特別支部在翠屏區成立,由中共中央直接領導。
宜賓是四川農民運動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地區,建有四川最早的農民協會政權,打響過四川農民革命第一槍,被四川臨時省委譽為“四川農運之根基地”。1928年4月,在中共宜賓特支領導下,依托農民協會,在現翠屏區李莊鎮打響了四川農民革命第一槍,史稱“南溪農暴”,8000多農協會員參加,5000多人持有槍支武器,攻占了翠屏區牟坪、宋家、李端、沙坪等鄉鎮。暴動雖然失敗,但農民軍重組游擊武裝,組建 “川南工農革命軍獨立團”,後改為川滇黔游擊縱隊四支隊,轉戰川滇黔,策應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繼續堅持武裝斗爭達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