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復制鳳凰古城並非“文化啃老”

復制鳳凰古城並非“文化啃老”

日期:2016/12/13 23:11:16      編輯:古建築紀錄

    湘西鳳凰古城自旅游開發以來,游客日眾,如今已人滿為患,難堪重負,基礎設施不足、游客滿意度下降等問題日益凸顯。為此,當地將於年內動工,在鳳凰古城6公裡之外,投資55億元建一個完全模仿鳳凰古城的新鎮“煙雨鳳凰”,以解決古城接待能力不足的困擾。

    耗資55億元,肯定不能復制鳳凰古城。鳳凰古城的價值在於“古”,在於沱江兩岸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吊腳樓,在於南長城及濃厚民俗風情等構成的自然和人文相互交融的獨特景觀。這份“古風古味”,是多少錢也復制不來的。

    置於當前梁祝故裡、孫大聖故裡“爛尾”的背景之下,投資55億元復制鳳凰古城,引來眾多熱議,非常正常。不過,不加分析對比,簡單地將“煙雨鳳凰”與梁祝故裡、孫大聖故裡等歸於同類,認為是“文化啃老”,忽視文化保護,顯然有失偏頗。

    無論是梁祝故裡、孫大聖故裡,還是復制出的“煙雨鳳凰”,確實都是人造景觀。但人造景觀並無原罪,關鍵是要有真正的旅游資源,要有讓旅客非去不可的理由。美國的迪斯尼樂園大概要算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造景觀了,不僅在美國本土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很明顯,鳳凰古城人滿為患的現狀,會給將來的“煙雨鳳凰”帶來巨大的旅游消費資源,這正是其與梁祝故裡、孫大聖故裡等所不同的地方。

    對於游客來說,有了新城,並非就不能去古城,只不過是多了一個選擇。而且,新城古城之間,6公裡的路程,並不很遠,觀賞完古城,去新城休息,不去湊古城人滿為患的熱鬧,未嘗不是一種更惬意更貼近自然的享受。

    其實,復制出一個“煙雨鳳凰”,更重大的意義正是文化保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骥才曾說,如今的鳳凰古城更像一座五光十色的娛樂城,一個土特產品的露天超市,入夜後沿江酒店迪斯科的打擊樂聲震得山響。試想,如果再不對客源進行有效引導和分流,如果再單純地對古城進行升級改造提升接待能力,如果再任由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古城裡揮汗如雨,古城之古又還能維持多久?

    在古城之外建造新城,以此來減少古城的壓力,對古城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保護。1950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為完整保留北京古城,就曾建議在北京西面另建新城;山西平遙古城,在1997年申遺成功後,即在恢復保護古城的同時,進行了新城建設,效果很不錯。

    鳳凰古城擺在那裡,你不能阻擋游客的到來,能做的只能是分流,如果分流保護還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就絕不是“文化啃老”和“文化變現”,而是“文化裂變”效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