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重慶慈雲寺

重慶慈雲寺

日期:2016/12/14 17:31:57      編輯:古建築紀錄

1930年由印度移植的聖樹——菩提樹

   慈雲寺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玄壇廟的獅子山上,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佛教界管理使用。

    是重慶名剎慈雲寺創建於唐朝,初名觀音廟。1927年,慈雲法師進行重修,擴建為十方禅寺院,成為全國佛教寺院中唯一僧、尼並有的“十方叢林。”該寺傳承法系為臨濟宗。著名祖師和興寺大功德者是清乾隆年間的雲巖大師。  

慈雲寺的亭台樓閣


    寺廟臨長江,殿堂依山而建,沿山勢而布局,寺廟建築與周圍的園林、山色相互襯托,使寺廟曲徑通幽,園林環境更加優美,成為重慶的旅游勝地。寺廟現存佛教建築有十八亭樓、大殿、普賢殿、六殊殿、觀音殿、韋陀殿、千手觀音殿、古佛洞等,大部為唐代所建,最後一次修整是在1936年。 

普賢閣


    進寺門沿石階而上有雄偉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另有望江亭和其它樓亭屋閣。沿幽靜的小苑攀山而上,山頂是一大花園,藏經樓建在這裡,園內還有八德功水池等。尤其是十八亭樓,其建築風格是歐洲近代建築藝術與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融合而成,從而使該寺廟在建築上獨具特色。 

普賢閣


    慈雲寺內佛像雕造精美,佛教文物經典甚多。寺內現有玉佛3尊,其中釋迦牟尼玉佛像高1.87米,重1500公斤,屬我國較大的玉佛之一。玉佛前懸掛著四個金剛幢,上面有五色金線盤結粘貼而成的《金剛經》全文。寺內還珍藏許多金繡佛掛像、千佛衣、金剛幢和古代指畫、指字及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畫等,十分珍貴。寺內珍藏佛經130部,最珍貴的版本是宋代《碛砂藏》和《頻伽藏》,被視為鎮寺之寶。寺內還有一株民國初期從印度移植來的菩提樹,十年文革浩劫時樹曾枯死。沒想到10多年後,在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的1982年,菩提樹又奇跡般地蘇醒復活,香客僧眾甚奇之。樹下池內有雕塑蓮花一朵,上立釋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條龍,口噴清泉,曰“九龍浴太子”。

    慈雲寺現任方丈正澄法師,字慈航,1973年生,四川成都籍。1996年5月披剃於重慶慈雲寺惟賢老法師座下,1998年於武漢寶通寺受具足戒。1999年9月考入中國佛學院學習,2003年6月本科畢業。2003年9月考入中國佛學院碩士研究生班學習,主攻淨土專業,2006年6月碩士研究生畢業。2005年9月開始為中國佛學院本科班學生講授淨土學課程。2004年至今,兼任中國佛學院《法源》學報責任編輯。曾於國內外多家刊物發表論文、散文、隨筆、古典詩詞等作品多篇。

推薦閱讀:

青雲譜另一工地發現六朝古墓

南林大發現明代雙室墓 墓主是“秘密警察副局長”

木構件腐朽大殿顯老態 保國寺大修迎千年壽誕

什剎海畔胡同修繕再現老北京風貌(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