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青城古鎮旅游厚積薄發迎來騰飛時代

青城古鎮旅游厚積薄發迎來騰飛時代

日期:2016/12/13 18:53:2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多年來,把榆中縣青城鎮打造成“天下黃河第一古鎮”、“全國旅游名鎮”、“國家5a級旅游名勝景區”是市委、市政府以及榆中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程之一,同時也是全市文化產業龍頭項目!在短短的幾年內,青城鎮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中國十佳最美風情小鎮”;東灘荷花池被評為省級濕地公園;“青城煙雲”入選蘭州新十景;2012年10月青城古建築群及民居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青城古民居建築群落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河村入列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6月被國家環保部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所有這些都成了青城吸引游人的關鍵因素,青城的旅游業正在以厚積薄發的姿態吸引著周邊的游人,同時也正在成為榆中縣乃至蘭州市旅游事業的一個新的增長極。

青城悠久的歷史、高雅的氣質、純樸的民風和絕美的風景在城市與自然之中唯美唯麗,她不僅成了時下蘭州鄉村游的首選之地,更成了文人墨客抒情、專家學者探究的“風水寶地”。

為了充分挖掘青城旅游在蘭州旅游業中的這些優勢,市政協把蘭州旅游業發展狀況確定為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向市委、市政府報送了《關於以大景區建設為突破口實現蘭州旅游跨越式發展的建議案》。為促進《建議案》所提意見建議,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安排部署落到實處,市政協又把青城旅游業發展狀況確定為2014年度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學者成立專題調研組,在市政協副主席滕興科的帶領下,對青城古鎮的旅游業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並多次召開座談會系統分析與研究論證。

8月12日,政協蘭州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領導能力推進青城旅游快速發展的建議案》。在建議案中,市政協委員建議並提出,圍繞“一個中心、三個支撐”,全力打造天下黃河第一古鎮、全國旅游名鎮、國家5a級旅游名勝景區的基本構想。

對於這一既切合實際、又能加快全市旅游業蓬勃發展的構想,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占亭專門作出了批示:市政協起草的建議體現了調研的扎實性,是對青城旅游快速發展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情況摸得透、視野放得寬、建議提得好,啟發性和針對性很強。尤其是推出的“一個中心、三個支撐”的基本構想和五個方面的具體建議,層次分明,思路清晰,指向明確,對於推進青城旅游資源開發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袁占亭在批示中要求市旅游局、市文廣局和榆中縣要認真學習研讀市政協關於青城旅游的建議案,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充分吸收和采納文中所提的要求對策建議,主動抓好落實,提升工作水平,加快把青城打造成“天下黃河第一古鎮”、“全國旅游名鎮”、“國家5a級旅游名勝景區”!

傳承蘭州璀璨文化承載金城歷史文明

●保護修繕——傳承著“活”歷史

隨著歷史的推移,有著“千年古鎮”之稱的青城個別街巷失去原有風貌,部分民居破敗,文物古跡失修情況嚴重。雖然文物保護單位眾多,但大多數年久失修,未能有效保護與開發,急需加以保護與修繕,使文物有效保護與傳承。

青城鎮成功申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後,全面提升了古鎮的品位和規格,開辟了青城文化旅游的新篇章。鎮政府依托小城鎮建設項目,全面完成了前街、後街、直街巷、校場路、書院巷、李家巷和緯一路等道路建設工程。完成了高家祠堂、羅家大院、青城書院、城隍廟、二龍山戲樓等古建修復工程。整合保護古建民居3院,新建二層仿古商貿樓1600平方米,民居四合院4院。建成了青城民俗博物館,將水煙、古家私、染織、釀造、剪紙、刺繡、黃河奇石、書畫作品、傳統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進行收藏展覽。加大旅游景點開發建設,開發了東灘荷塘、百年生態梨園、小河漂流、青城書院等旅游資源。

為了對千年古鎮青城進行保護性修繕,在省、市、縣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青城鎮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工建設了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項目。

——古街改造工程:為了還原青城沿街風貌,使青城古鎮真正“古”起來,在市縣政府的幫助扶持下,青城鎮實施了條城街、校場路改造工程,改造沿街商鋪104戶633間,兩街大門18座。完成35.5米遺留牆體保護。

——青城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工程:該項目計劃投資650萬元,包括青石板路的整修、城門口廣場的修整、給排水工程、路燈安裝工程、高、低壓電線入地工程、120個仿古垃圾桶的安裝、修建5座旅游廁所等7個子項目。

——世行貸款青城景區工程:青城鎮於2007年8月成功申請世行貸款資金445萬美元(合人民幣3426.5萬元),國內配套1560萬元,用於進行道路工程、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及古建築保護修繕工程建設。目前,世行貸款青城景區道路工程和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

——古民居四合院保護修繕工程:該項目總投資5200萬元,將對45院古民居四合院進行保護修繕。目前,一期項目(15院)中央資金1500萬元已申請到位。

——傳統村落保護工程:青城鎮擬爭取國家資金3000萬元對古鎮區內4個傳統村落進行保護。目前,《青城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均已編制完成,正在進行修改完善。

——博物館建設工程:目前,甘肅農耕博物館已完成展館整理及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並在前街東口投資2000萬元新建一座民俗博物館,擬對黃河文化的資料、文物進行收集、展示。

●千年古鎮——“訴說”著繁榮的時代

8月初,夏日的暖陽灑在古鎮的屋頂院落,徐徐河風中,整座古鎮靜谧而安詳。一條條形狀各異的石塊鋪就的街道彼此相通,街道兩邊的古舊四合院,門庭互對,風格獨特。從大門到照壁,從堂屋到廈房,從牆頭到屋檐,從門扇到窗戶,隨處可見精細的雕刻。這就是百年古鎮——青城。

青城又稱條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和商貿中心,被譽為“黃河千年古鎮”。青城地處黃河上游,位於蘭州市下游50公裡處,有極為豐富的水利資源和古老的名勝遺址,是古代西北商貿集散地之一。它西起大峽,東至烏金峽,全長14公裡,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該區地形特點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是典型的桃花園。青城陸路距白銀30公裡,距蘭州120公裡,水路距蘭州50公裡。青城平均海拔比蘭州市約低100米。這裡土地肥沃,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一派田園風光,是人們度假、休閒的理想地所在。

青城因借助黃河,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達,人文荟萃,有江南魚米鄉的特點,有二龍山、黃崖口、鳥島等自然景觀,又有隍廟、明清四合院、古碑等文物古跡,與之相毗鄰的銅城白銀是我國重要有色金屬基地,新建成的大峽水電站是新時期黃河上游的現代化建設工程,歷史、文化、傳統、現代化交匯在一起,使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當我們走進青城時,8處極具歷史積澱和民俗風情的人文景點成為游人不得不去的地方:城隍廟、青城書院、高家祠堂、羅家大院、古民居四合院、濕地公園、二龍山景區、龍頭堡子——闖王墓等。

●對策建議——構建新的“業態吸引力”

“青城之所以有今日的發展潛力,最為關鍵的就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特色民俗、古鎮保護!如果沒有渾厚的人文歷史,那麼其他的都將無從談起!”市政協副主席滕興科對記者說,通過這次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專家組提出了以“把青城打造成天下黃河第一古鎮、全國旅游名鎮、國家5a級旅游名勝景區”為目標,以提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品位為中心,以打造濕地公園、水上樂園、現代莊園為支撐加快青城旅游開發的基本構想。

就當前如何保護青城“活”著的歷史,加快青城旅游業發展,《建議案》提出,在保護性開發中必須要因地制宜,准確定位,集中打造一片由校場路、直街巷、後街、緯一路4條古街巷組成的古鎮特色商業街區,保留前店後居的傳統格局,構建新的“業態吸引力”。以地方特產為“賣點”,合理布局老字號商鋪、特色美食、民間工藝品、醋坊、酒店、茶樓等旅游商業業態。重現古代商貿中心的繁華場景,傳承創新古鎮的商業文化,大力提升古鎮的商業氣息,吸引八方游客。

同時要爭取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加大古建築古民居保護力度,修繕城隍廟、青城書院、高家祠堂、羅家大院以及所有古民居;復建牌坊、園林、亭台樓閣;拆除或者改造裝修與古鎮環境不協調的建築物;恢復古鎮原始風貌,再現古代建築文明,直接體現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氛圍,給游客留下首要的古鎮印象。動員居民捐獻收藏的明清、民國時期的老家具,充實實物場景。在街巷外牆體開辟專欄,以青城磚雕藝術手法,雕刻歷代文人墨客的肖像、事跡。布置情景演繹場所,利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和藝術手段,模擬科舉考試情景、中舉情景,展示青城科舉文化;模擬祠堂裡曾經舉辦過的傳統活動,讓游客體驗祠堂文化。

彰顯隴上江南特色全力打造青城旅游

●荷塘月色優美民族特色漸濃

盛夏季節,位於黃河之濱的榆中青城游人絡繹不絕,一個個在“閱讀”完厚重的人文景觀後便迫不及待地趕赴東灘濕地公園。在這裡,千畝荷塘水面的荷花隨風搖曳,陣陣清香撲面。這就是聞名西北的青城東灘濕地公園。該公園位於古鎮毗臨的東灘村,地處黃河南岸,地域開闊,風光秀美,現有1000畝魚池、近千畝荷塘、2000畝稻田,加上黃河烏金峽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浸沒區,形成共計5000余畝的濕地。荷塘占地面積1300余畝,是隴上難得的水鄉。荷塘內設涼亭、涼棚,塘邊栽植垂柳。魚塘穿插在農田之中,與荷池、稻田交相呼應。目前荷花池種植的觀賞蓮和食用藕有500多個品種,還引進了荷花盆栽技術,實現了家裡花盆中養荷花。荷池中各種魚類的養殖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收入。每逢節假日,都市的垂釣愛好者成群結隊,在荷池邊垂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除了莊重典雅的明清古建築和優美休閒的自然景觀外,在青城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厚重的文化和極具特色的民俗:書院、私塾、私學、學堂的影跡街街皆是。除了這些還活著的文化“化石”外,還有諸多反映青城繁榮文化的“影子”化石——西廂小調、城隍出府、道台獅子、英雄武鼓、剪紙、刺繡等,莫不勾起世人對歷史的懷念。尤其是西廂小調、道台獅子和水煙制作工藝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更是成為青城古鎮喚起歷史的鳴鐘。

青城鎮的地貌類型屬於黃土高原山地丘陵區,溝壑縱橫。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450—2219米之間,青城鎮區位於黃河作用形成的較開闊的河谷內,構成“兩山夾一水,眾壑鬧飛流”的山水旅游景觀,主要有山地、谷地和台地三種地貌類型,屬於典型的河谷型城鎮。除了東灘濕地公園外,在青城還有11處風景優美、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點:黃河風情、百年梨林、小河灘、鳥島、龍頭堡、大川渡口、黃河“小三峽”、普澤渠、葡萄庭院、達子灣西瓜大棚、二龍山景區、小河漂流等。

●以“三園”作支撐揚“古鎮”之美名

“青城是一座千年古鎮,集豐富的歷史遺存、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景於一鎮。旅游資源的豐滿度、飽和度和全面性在全國旅游型鄉鎮中絕無僅有。”市政協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何如令說,從現代旅游者需求目標和消費行為特征的變化來看,人們越來越注重自然生態的親近回歸、內涵豐富的文化品位、特色鮮明的項目參與、自在休閒的放松方式,文化主題、生態主題、探險主題、修學主題、農業主題等日趨成為當今旅游市場中不斷拓展的新方向。而青城旅游資源地域組合好,分布連片配套,古鎮民居、田園風光、黃河風情、民俗文化和高科技農業交相輝映,便於組織開發、對外推銷。

按照市政協《建議案》的構想,未來的青城旅游景區的塑造,可以向這樣三個方向努力:

a、山水相映的大型濕地公園:依托現有的5000畝濕地,打造國家級東灘濕地公園:環繞濕地公園,開發建設小吃一條街、水濱養老及康復中心、二龍山、黃崖,打造一個柳綠荷紅、魚躍蛙鳴、山水相映、勝似江南,服務功能完善,宗教文化齊全的大型景區。

b、打造西北一流的大型水上樂園:結合黃河小三峽水電站庫區特色,打造大型水上樂園,讓人盡情享受水的溫柔、水的激情、水的浪漫,建成後一定會成為蘭州市的旅游地標。在蘭州這樣干旱的地區,水上樂園絕對是“一朵奇葩”,會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蘭州、白銀的許多市民以及其他外地游客,來體驗玩水的快樂。

c、打造全省一流的現代農業莊園:將位於青城鎮區南側的魏家大坪、魏家小坪、南坪、白家坪、周家坪五個農業坪,打造成集種植、養殖、采摘、購物、餐飲、住宿、休閒、觀光、康體娛樂、會議接待為一體的新型現代農業莊園。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