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廣西考古發現漢代60多厘米長漢代陶船

廣西考古發現漢代60多厘米長漢代陶船

日期:2016/12/13 21:12:4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廣西考古人員近日在位於廣西貴港市的漢墓中,出土一件全長64.8厘米的東漢陶船。
    陶船為紅色泥質軟陶材質,船體呈長條形,船首和船尾較狹窄,中部較寬,底部平坦。船內分為前、中、後三個船艙,前艙和中艙蓬頂為拱形,後艙是狹窄舵樓造型。
    船上有大小陶俑15個,其中舵樓處有1個陶俑,側向站立,盤發,兩手放在身前,作持物狀;中艙有2個陶俑,形體較大,材質為灰白色泥質陶,分站兩側作眺望狀,其中一個陶俑手持一把扇子;船前有12個陶俑,都是盤發,前面有1個指揮陶俑,指揮陶俑後面有一個高台,高台上站著3個陶俑。
    劃槳陶俑的兩側船邊各有四個船槳架,船頭有擋板、系纜樁及兩個小圓孔。近船頭一側有扁圓形腹空陶鼓1件,鼓面上飾有太陽紋,最大腹徑處有對稱穿孔,這個鼓面徑4厘米、腹徑5.25厘米、高3.65厘米到4厘米之間。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熊昭明介紹,此次貴港出土的這件陶船,應為東漢晚期,陶船全長64.8厘米、中部寬19.4厘米、高23.9厘米,從船體結構看,是一艘大型內河航船,為研究廣西漢代交通提供了生動的實物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