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黃橋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
日期:2016/12/13 20:24:53   編輯:古建築紀錄
修繕後的何氏宗祠一角。
南京訊 昨天,在黃橋鎮西片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現場,施工人員正對古街巷道內的石板路重新鋪設。
“時代賦予黃橋很多優秀的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瑰寶,對於傳承黃橋精神、促進黃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黃橋鎮副鎮長葉光宏說,近年來,在城鎮建設過程中,黃橋鎮在修繕維護文化古跡的同時,突出做好古鎮旅游。
黃橋現有保存完好的古鎮區0.61平方公裡,保存古民居62間,其中明代8間,清代54間,為省級保護文物。黃橋的歷史文化資源主要集中在鎮區十橋中路東西兩側,東側歷史文化街區約6.04公頃,分布著黃橋戰役紀念館、何氏宗祠、韓秋巖故居等景點;西側歷史文化街區約4.07公頃,分布著泰州地區規模較大、保留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群,真武廟、韓氏故居等景點。
“一直以來,黃橋因黃橋戰役而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基地。殊不知黃橋歷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有著千年的文化積澱,東西兩片歷史文化街區僅古街巷就有24條。這些年,我們在放大‘紅色’旅游效應的同時,加快修繕各類古建築、古街巷,做足‘古’文章。”葉光宏說。
根據該鎮先後制定出台的東西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紅色”旅游資源的打造主要集中於黃橋戰役紀念館、何氏宗祠等景點的改擴建上,“古鎮”旅游資源的挖掘主要集中於對古街巷、明清古民居以及真武廟等景點的修復。
自2009年以來,黃橋鎮分期建設旅游項目,已完成東片歷史文化街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先後修復韓秋巖故居、“裕泰和”茶莊、工字樓廣場、何御史府主樓等旅游景點,條石鋪地、青磚灰瓦、格子門窗、八角路燈……古韻進一步凸顯。
據了解,西片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總投入近3000萬元,主要用於修繕朱履先中將府、古民居建築群及道路、供水、供電、消防、網絡、排水、環衛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街巷環境整治,預計修繕歷史建築面積4738平方米。
“修繕工程不僅是修修補補,更主要的是打造特色巷道和特色景點。”黃橋鎮文化站站長余松山說,西片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自今年年初實施以來,八條古巷道桿線下地和老石頭鋪路工程已經完成四條巷道的工作量,整個工程預計11月底改造結束,並將對游客開放。西片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完成後,將與東片聯為一體,進一步促進黃橋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