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中國古建風水

中國古建風水

日期:2016/12/14 10:48:28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綜觀古今中外的園林設計,從本質而言,探討的其實都是“天人(自然與人)關系”。
大自然在將豐富的資源、美好的環境恩賜給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洪水、雷電、飓風、干旱、地震等災害。在古代中國,限於當時的科學認識水平,古人把建築環境氣候的太陽輻射、氣溫、濕度、氣流、日照等諸要素以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用古代哲學來闡釋。比如,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把“天”作為了“天人關系”的中心,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甚至認為可以用人們對自然山水的認識去預測宇宙間的種種奧秘,去反觀社會人生的紛繁現象 。

這種東方古老哲學與我國古代美學、心理、地質、地理、生態、景觀等諸學科互相滲透、相互影響,一門獨特的學問———風水學在中國誕生了。作為中國古代建築活動的指導原則和實用操作技術,它與營造學、造園學共同組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理論的三大支柱。表達出人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願望。

奇妙玄機與科學研究巧合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風水學說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與現代科技有“巧合”之處。

提到風水,首先就要說到風。建築對風向的處理不當,不僅不利於人體健康,也不利於安全與美觀。中國園林設計,一直遵循著“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則,可以避免掉對人不利的“陰風”(北風),這也順應了中國的季風型氣候。

中國大部分陸地位於北回歸線以北,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射入。太陽射線中的紅外線,含有大量的輻射熱能,在冬季能提高室內的溫度。太陽射線還能促進生物的成長和發展,適量紫外線有著殺菌作用,對人體維生素D合成也大有益處,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益於身體健康。

古代風水學中關於水的認識,大多符合科學道理,如可選擇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於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穩定、死水沼澤之處建房等。除此之外,對水源水質也要詳加注意。

風水學中符合醫學科學的內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築前屋低、後屋高,符合人們對於光照的需要,配合了“坐北朝南”進行采光。大門前不可種大樹、獨樹和空心樹、瘦結如瘤之樹、籐蘿糾纏之樹等,以免阻擋陽光。

風水學對於園林中的樹種選擇也甚為講究,如《相宅經纂》主張宅周植樹,“東種桃柳(益馬)、西種栀榆、南種梅棗(益牛)、北種柰杏”;還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之說,提倡種松竹。上述貌似迷信荒誕的說法,卻頗符合科學,它根據不同樹種的生長習性規定栽種方向,有利於環境的改善,又滿足了改善宅旁小氣候觀賞的要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