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禁城看古代建築的“五行五方五色四象”
日期:2016/12/14 10:48:39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是這樣記載五行的:“左青龍(木)、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後玄武(水)、中央後土”為了將“五行”的相生及方位的“中”居中,我把 “五行、五方、五色、四象”的內容順序作如下排列:
水:北、黑色、玄武;
金:西、白色、白虎;
土:中、黃色、王權;
木:東、青色、青龍;
火:南、赤色、朱雀。
在五行學中,有相生、相克或相互制約的作用,維持了事物的總體平衡,構成樸素而抽象理論。
“五行、五方、五色、四象”在紫禁城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中央的象征——“土、中、黃色、帝王”,主“皇權”
五行中,“土”在五方中是“中央”,五色為“黃色”,是“帝王”之象。在五行的相生規則中“土生金”,相克規則為“土克水”。
而位於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紫禁城,其屋頂大面積使用黃色的琉璃瓦,就是在昭示天下其“中心”的地位。象征皇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外朝的主體建築,位於“中”中之中,坐落在一個巨大的“土”字形三層漢白玉台基之上,周圍環繞著白石欄桿,其氣勢組成了紫禁城中最壯觀的建築群。
在五行的相生規則中,“火生土”。“火”為“赤”。所以,紫禁城的宮牆、檐牆、門、窗、柱、框的油飾皆為紅色。這些紅色的牆、門、柱、窗、框,托著黃色的屋頂,寓意“火生土”,江山穩固。
2.“北方”的象征:“水、北、黑、玄武”,主“藏”
五行“水”在五方中是“北”方,五色為“黑色”,四象為“玄武”。在五行的相生規則中“水生木”,相克規則為“水克火”。
紫禁城金水河的水自北牆西(金)側引入,以示“北水”和“金生水”。在紫禁城的北邊,即坤寧宮之北,種植了大量的樹木。位於紫禁城中軸線正北方的御花園內也廣植樹木,就是利用了“水生木”的五行規則。
御花園的主要建築欽安殿內供奉著玄武大帝(水神,為避康熙玄烨之名,後改稱真武大帝)。文淵閣也用黑磚牆、黑瓦頂,這是因為文淵閣藏有《四庫全書》,體現了“藏”,同時藏書的防火也離不開水。
3.“南方”的象征:“火、南、赤色、朱雀”,主“光大”
五行“火”在五方中是“南”方,五色為“紅色”,四象為“朱雀”。在五行的相生規則中“火生土”,相克規則為“火克金”。
午門在紫禁城的南邊,其牆壁、油飾均被塗以紅色,其檐下彩畫也是以紅為主,而不用青綠,以防木克土(中央)。午門又稱為五鳳樓。鳳即朱雀的代表。
4.“東方”的象征:“木、東、青(藍或綠)、青龍”,主“生化”
五行“木”在五方中是“東”方,五色為“青(藍或綠)”色,四象為“青龍”。在五行的相生規則中“木生火”,相克規則中“木克土”。
“生化”象征著溫和之春,綠草萌發,萬物生長,也意味著孩子們身體和學識的成長。乾清門內東邊是上書房,是清代皇子、黃孫讀書的地方;東華門外的文華殿,在紫禁城的東邊,是太子讀書的地方;護佑後代的繁榮興旺的祖先宗廟也在東方。這些建築的屋頂均為綠色琉璃瓦頂。
5.“西方”的象征:“金、西、白、白虎”,主“收”
五行“金”在五方中是“西”方,五色為“白色”,四象為“白虎”。在五行的相生規則中“金生水”,相克規則中“金克木”。
西六宮的西側為外西路,有慈寧宮、壽康宮、英華殿等建築,是太皇太後、皇太後、太妃、太嫔們居住的地方。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們已經到了“收”的階段,故將其宮殿建於西方。我國自漢代起多將太後的宮室建在西側,以後歷代宮殿建築均沿襲這樣的布局。
綜上所述,紫禁城的規劃設計將“五行、五方、五色、四象”抽象的象征意義與建築的實用功能完美結合,賦予建築豐厚的文化內涵。這種設計方法似乎比直接或間接使用符號更有意味。願我們的建築在與世界建築共融的同時,也保存一些我們的傳統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