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陶土的成因
日期:2016/12/14 18:06:12   編輯:仿古陶瓷紫砂壺
宜興紫砂在我國乃至世界陶瓷藝林中能成為一種名陶,是歷代宜興陶工智慧的結晶,但更離不開大自然賦予的紫砂礦。在全世界,紫砂礦也只有在我國宜興的丁蜀地區范圍內的陶土礦中找到。因此,把宜興紫砂稱作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絕不言過其實。
科學的講,宜興紫砂陶屬於炻器,是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一種制品。紫砂陶土的成因,屬內陸湖泊及濱海湖沼相沉積礦床,通過外力經過億萬年沉積成礦,深埋於山腹之中。質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黏中有砂,柔中有剛,富有韌性,顏色鮮艷。有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黃泥,猩紅的原泥,黛色的綠泥……色彩斑斓,被譽為“五色土”。這些陶土被燒成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顆粒,表現著一種砂質效果。所以歷代以來人們習慣稱之為紫砂、紫砂器、紫砂陶。它是中國獨有的。
紫砂的原料經過科學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鐵、氧化鉻、氧化硅、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錳等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的胎土屬於高嶺——石英——雲母——赤鐵礦類型,適當的礦物、化學組合以及顆粒配合,使得紫砂成品的吸水率小於百分之二,氣孔率介於一般的陶器與瓷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