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陶瓷 >> 黑色珍珠、美妙無比的龍山黑陶(圖)

黑色珍珠、美妙無比的龍山黑陶(圖)

日期:2016/12/14 18:04:54      編輯:仿古陶瓷


    黑陶是在燒造過程中,采用滲炭工藝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發現於龍山文化,是龍山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征。龍山文化的時間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三類,統稱為龍山時代。龍山時代的陶器有灰、紅、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 

    龍山黑陶分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以細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僅0.5-1毫米左右,表面烏黑發亮,故有蛋殼黑陶之稱。紋飾一般比較簡單,僅以磨光透亮的光澤作為器皿的主要裝飾內容,與黑色有機結合,是黑陶顯出秀美韻致的風格之所在。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態,以復雜造型為主,簡單者較少,但都端莊優美,質感細膩潤澤,光澤沉著典雅,具有一種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靜之美,欣賞價值極高。常見器型有碗、盆、罐、甕、豆、單耳杯和鼎等。 

    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輪,其器型勻稱、規整,作工精細,火候極高,質地堅硬。由於其應用范圍大多為禮器,很少用於日用器皿,所以產量較少,卻因此而彌足珍貴。龍山黑陶作為原始禮儀的載體和精致的藝術品,永遠具有黑色珍珠的神秘而誘人的魅力。 

    蛋殼黑陶高柄杯

    龍山文化,通高19.5厘米,口徑4.7厘米,1973年山東日照東海峪出土,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泥質黑陶,造型細高,有喇叭形大侈口,深腹,圓底的杯形,下加細長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狀,表面布滿豎向細小镂孔,整齊勻和,柄下端為圈足形座,腹部飾有弦紋。造型別致秀美,制作精巧,杯身最薄處不足0.5毫米,令人驚歎。通體透射著黑色光澤,質感細膩溫潤,散發著高雅氣質和誘人的魅力,堪稱絕代之作,是古代陶藝的精華。 

    三足黑陶鼎 

    龍山文化,高16厘米,口徑26.6厘米,1936年山東日照縣兩城鎮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泥質黑陶,並施黑衣,磨光。盆形鼎,敞口,直壁,圓底。腹中段加一道凸弦紋。底部有三足,為三角形鳥頭狀,中間豎一道齒狀加堆紋,兩側各有一圓孔,猶如雙眼。器身輪制,器形完整,造型穩重大方,純樸美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