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護門鐵,讓老門保存更久(圖)
日期:2016/12/14 18:19:57   編輯:仿古青銅器兩塊護門鐵把家把得牢
北京門樓普遍在門的下部有保護鐵,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成為談論的話題,可能因它沒有閃光的一面,似乎像一件舊衣服上打的補釘,所以不想去研究它。然而,護門鐵雖然不是建造門樓時的同期工程,是若干年後為了保護大門不受損壞而制作的,可是鐵皮和鐵釘卻給我們留下了又一種古文化。
明清時期是中國吉祥文化發展時期,多以植物、器皿的變形為主要特點,護門鐵是民間工匠發揮創作的天地,雖然范圍、部位、題材受到限制,他們仍然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出有實際內容的吉祥文化,突破了上述種種的困難,用粗銅粗鐵,去描繪牽動心弦的視覺文化,這就是工匠們的巧妙可貴之處。
目前知道的護門鐵的造型有如意形、瓶形、葫蘆形等,鐵釘的表現主要是萬字形和錢紋兩大類,大門裝飾文化內容十分豐富。
護門鐵的基本形態是葫蘆形,在這個基礎上演變出其他造型。葫蘆形從北魏時期出現,流行於唐宋時期,到了明清時期把“八仙過海”故事中的鐵拐李法器視為至寶,藝術化了的“暗八仙”裡的葫蘆是鐵拐李的標志。在門樓的磚雕和門墩上都有同類題材。中國民間文化的最大特點在於不同條件的同類物體可以而且允許同時出現表現一個主題。
護門鐵還有一種是常見的瓶形,大肚、長脖,給人以挺拔的感覺,兩個瓶耳有大、有小,脖有粗有細,一般人都能知道其寓意是平安。古人都知道平安在福壽中所占的地位以及這兩個字的分量。有福有壽即平安,民間常言平安便是福,護門鐵在祝福全家平安,它的平安是長久的,可見願望是很大的。
吉祥如意紋在護門鐵中見得較多,似祥雲似靈芝形狀,是在強調護門鐵能起到法寶方面的效能,驅散一切邪惡之氣,使得全家安寧。
山形的護門鐵。山形紋有穩如泰山的感覺,不表現更多的寓意,鐵釘的走向多以表現萬字為主,很少采用其紋樣,這種不同於其他的最為簡單的方塊鐵,則是護門鐵中的種類之一。
雙向護門鐵,即門的上部和門的下部以同樣的造型鐵保護大門。北京城內的核桃園東街8號和安平巷3號采用的是雙向保護門的方法。
巨型護門鐵,蘆草園胡同15號的護門鐵占據了門整體的二分之一以上,鐵厚且面積大,有銅牆鐵壁之感,表現出勞動者豪放、粗犷的性格。
北京的老門能得以保存到現在,是因為許多門有保護鐵,古代人在保護古建時不是簡單地保護而是在免於一空的文化觀念的基礎上,從既美又能保護門的目的出發,護門鐵服從於前期的門樓文化,從和諧統一中使整個門樓文化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