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瓷收藏日趨回歸理性
日期:2016/12/14 18:09:19   編輯:仿古瓷 近日,在2014景德鎮陶瓷博覽會的拍賣會上,追捧大師、只認大師的現象改變了。去年大師作品少則千萬的價格出現,現今“大師熱”已漸漸消減。收藏人士認為,狠剎過度公款消費,公款訂制高檔瓷作為禮品的減少,讓藝術瓷收藏市場價格日趨回歸理性。
藝術瓷市場更趨理性
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會長李紹斌介紹,陶瓷的前身是陶器,是隨著原始農業的出現和人類定居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考古發現所獲得的資料證明,我國的陶器生產距今已有一萬多年的歷史,陶器是原始先民主要的日常生產和生活用具。本次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博覽會共有20多個國家參加,中國的陶瓷更是精彩紛呈。
李會長說,從近幾年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看,絕大多數都是“大師”作品奪得頭把交椅。如,2013年拍賣會上,成交價最高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榮華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的粉彩雙面釉瓷板四條屏《四美圖》,價格為1100萬元。20日下午,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博覽會舉行拍賣會,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的粉彩瓷板《歸去來兮》等組合粉彩瓷板,以380萬元的價格成為“老大”。據悉,當天拍賣會共拍出藝術品158件,成拍率62.45%。
對此,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李祥曾表示,景德鎮陶瓷市場是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市場的風向標之一。其拍賣價格會引導市場收藏的趨勢和走向。從拍賣會成交表現來看,老藏家更加關注精品,新藏家更加關注價位,市場更加趨於理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