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西夏瓷器凸顯游牧民族特征

西夏瓷器凸顯游牧民族特征

日期:2016/12/14 18:09:19      編輯:仿古瓷

 

西夏瓷器

   宋、遼、金時期,北方地區的瓷業生產十分繁榮,而地處西北,先後與宋、遼、金並立的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1227年),其制瓷業亦很發達。以前由於文獻記載的缺失和資料匮乏,人們對西夏陶瓷生產面貌幾乎毫無認識。二十世紀80年代後,在一系列窯址調查與考古發掘資料的支持下,神秘的西夏瓷器才開始為世人所知。

    迄今經考古發掘的西夏瓷窯遺址主要有今寧夏靈武市境內的磁窯堡窯、回民巷窯以及甘肅武威的塔兒灣窯等,從窯址發掘和調查材料來看,西夏瓷業生產是在北方定窯、磁州窯、耀州窯制瓷的影響下,結合自身民族和地域的特色發展起來的,其中回民巷窯的產品主要受耀州窯的影響,以生產青黃釉刻劃花制品為主,而磁窯堡窯與塔兒灣窯生產的產品在制作工藝、釉色品種和裝飾技法上都有著宋、金時磁州窯類型瓷器的產品特征。

    西夏瓷器造型按用途可分生活器皿、文房用具、娛樂用品、瓷塑及建築材料等,常見碗、盤、壺、瓶、罐、盆、燈、帳鉤、硯、鈴、牛頭埙等。其中有些器型,如扁壺、多系(二系、四系或六系)瓶、帳鉤、紡輪、牛頭埙等是適應黨項羌人游牧生活的特殊器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