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李仙像軸

李仙像軸

日期:2016/12/14 18:30:55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李仙像》軸,元,顏輝作,絹本,水墨,縱146.5cm,橫72.5cm。

    李仙即李鐵拐,是“八仙”之一,八仙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據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雲:“拐仙姓李,有足疾,西王母點化開仙,封東華教主,授以鐵杖一根。”另《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中雲:“李鐵拐或雲隋時峽人,名洪水,小字拐兒,又名鐵拐,常行丐於市,人皆賤之。後以鐵杖擲空,化為龍,乘龍而去。”鐵拐李盡管外貌丑陋,卻法力高超,富有人情味,深得人們的鐘愛,是元明清畫家們喜畫的題材。

    圖中的李仙盤腿拄杖,坐於大石上。他披發濃須,袒胸赤足,蹙眉斜目。其身後山崖競秀,瀑布高懸,雲霧缥缈,崖下籐枝盤繞。畫中人物神情不同凡俗,背景的描繪更襯托出了鐵拐李的仙人之氣。

    此畫筆法蒼勁,風格雄奇,人物衣紋用粗筆勾染,須發用細筆工描,濃墨烘染,此畫法已開浙派吳偉畫風之先河。本幅款署:“□月顔輝”(缺字為秋,已被人割去),钤“秋月”一印。

    《秘殿珠林·續編》著錄。

    名詞解釋:

    顏輝

    顏輝(生卒年不詳),字秋月,今江西省人。擅畫人物、道釋,尤擅畫鬼,筆法奇絕。據記載他在元大德年間(1297--1307年)曾繪輔順宮壁畫。

    吳偉

    吳偉(1459—1508年),字士英,又字次翁,號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漢)人。一生經歷了幾次從宮廷畫家轉為職業畫家的過程。幼歲家道破落,被湖廣左布政使錢昕收養,即學繪畫。17歲至南京,受到公卿士大夫器重,聲譽漸著。20多歲時游京師,應召入宮,憲宗授以錦衣衛鎮撫,待诏仁智殿,因個性倔強,不事權貴,不久即放歸南都,在金陵一帶藉畫謀生。30余歲孝宗登位時,二次征召入宮,待遇更高,授官錦衣百戶,御賜“畫狀元”印,還恩准榮歸老家武昌祭祖,在京賜西街府第,但他不耐拘束的性格和對官場的認識,使其在入宮兩年後即“稱疾歸,居金陵秦淮上”(明·何喬遠《名山藏》),繼續過著自由自在的職業畫家生活。武宗繼位後,於正德三年(1508年)再次召他入宮,他卻因飲酒過度而猝死,年僅50歲。

    吳偉恃才負氣,放浪形骸,喜劇飲狎妓,常短褐垢臉,故創作也多狂放之跡。擅長山水、人物,山水承戴進衣缽,主宗南宋“院體”,更趨粗簡放逸,也有融諸家之長的集大成面貌。人物畫早年以工筆白描法為主,承北宋李公麟傳統,後出現一路粗筆畫法,呈水墨寫意面貌,其源出自南宋馬、夏和梁楷“減筆畫”。他是繼戴進之後的“浙派”大家,以粗勁縱橫之筆,揮灑淋漓之墨,進一步發展了雄健豪放之風,增強了力度、動感和氣勢,“浙派”後學主要宗法吳偉畫風,故又有“江夏派”之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