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鑒賞翡翠玉器精品
日期:2016/12/14 18:22:12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蘇州玉雕大師楊曦的作品《觀音》
梁榮區的作品《濟公活佛》榮獲“中國上海玉雕神工獎”。
《墨翠觀音》
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經長期分化分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塊稱為籽玉。雖然古語說“玉不雕不成器”,但是這幾年由於籽料原石被大量開采,已經近乎絕跡,加上籽料供低於求,籽料價格猛增。也就日益珍貴。隨著收藏者對於和田玉了解的深入,和田玉原石逐漸從高端投資市場走入尋常百家,成為人們競相收藏的重要藏品之一,而精品和田玉原石每年以二至三成的速度增長。越來越多的收藏者的觀念開始變化,不少收藏者更加喜愛原石自然美重視收藏原石。經典秋拍的原石,大小各一,有細小的天然毛孔,感官肥厚,手感細膩,有如瑞澤的肌膚。古語說:“和田玉有皮者價尤高。皮有灑金、秋梨、雞血等名,蓋玉之帶璞者,一物往往數百金,采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寶”經典秋拍的和田玉帶皮籽料大原石,質地細膩缜密,皮色穩重艷麗,重達三十九公斤,可謂玉中之寶。
玉瓶爐擺件:自古以來玉爐瓶都是玉器收藏的重器,唯有君王才有使用爐瓶器皿的權利,玉雕爐瓶是通過借鑒夏、商、周三代青銅器中的爐、熏、鼎、豆、匝、盤、爵的造型,以及沿襲遠古時期一些古拙的石器、彩陶形狀,稍作變化而來。這些器皿是我們的祖先用來祭祀天地、東西南北中各方神靈的,其吉祥含意濃重。2011年經典秋拍的白玉刻花卉瓶擺件,由一塊和田白玉掏膛,通體無裂非常難得,料子細膩,看不到結構。外形工整規矩更顯威嚴大氣,做工細膩平整,紋飾的線條流暢,層次清楚並且規矩板實,端莊而具有動感。瓶蓋與瓶口“嚴絲合縫”,制作嚴謹。花瓶的掏膛厚薄均勻,膛內不留死角,膛壁厚實,凸顯了白玉的優質質地,具厚重溫潤。
南京經典2011年秋拍翡翠玉器專場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翡翠亮點。翡翠,具有王者風范的玉石,其制品天地雖小,卻蘊含了無限深刻的道與理。南京經典翡翠玉石部負責人徐紅波表示,“真正好的、品質高的翡翠原料的確越來越少,國內市場上的稀缺性是肯定的;相對比黃金、鑽石,翡翠的資源稀缺,特別是高檔翡翠更是一件難求,價格只會向上走。”據了解,僅2011年上半年,翡翠的價格差不多就漲了三、四倍,未來存在很大的調整空間;但精品的抗跌性非常強,這是因為精品翡翠所占比例特別小所致,還有一個因素是不能不考慮的,這就是雕工。雕一個掛件以前也就幾百元,現在要四五千元,基本是10倍以上的漲幅。在這次上拍作品中有多件獲得國家級專業類大獎的拍賣,值得特別關注。
李振慶的作品《龍振中和》榮獲2006年中國珠寶行業協會頒發的玉雕“天工獎”之“優秀作品”獎。作品采用優質冰種翡翠質地,右下角略帶翡色,通體透明,晶瑩剔透。曲折而上的山巒,亭塔樓閣,曲徑通幽,祥雲之上有巨龍盤橫於山頂,預示在祥龍的護佑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細觀該件作品,濟公手持蒲扇,項掛佛珠,表情生動诙諧。細節部分刻畫精妙,蒲扇上的蒼蠅栩栩如生。作品材料色彩豐富,種色俱佳,設計構思隨型就勢,翡色外皮勾勒出濟公的氈帽和袈裟,翠色部分刻畫出人物容貌和佩帶的佛珠,層次分明。整件作品刀法老道,技藝精湛,構思精巧,材質純淨,色彩豐富,透出琉璃般的絢爛斑駁的光澤。
其中蘇州玉雕大師楊曦的作品《觀音》就是一件游走於傳承和創新之間的大師級精品。它將一花一草一手勢一側影幻化成疊加的符號,營造出神秘的意境與空靈的梵界。凝聚了山川精華的玉石在大師的手中,法上古,走魚獸,水天堂,月中橋無不在吟唱著他們的前世今生;而楊曦本人的另外幾件作品《江南對牌》、《牡丹對牌》、《龍牌》、也十分的精彩。
墨翠色重質膩、紋理細致、漆黑如墨卻光潔可愛。雖名為墨翠但它的顏色並不是真正的黑色,而是綠色,換句話說是綠過了頭。墨翠的雕工是墨翠成品飾品最體現價值的一個方面,因為不透明而且又是黑色的緣故,所有的墨翠都成了用來體現優質雕刻工藝的上等材料。此次拍賣中的《墨翠觀音》,材料質地細膩,幾乎沒有顆粒感,觀音的面部做了亞光處理,結合墨翠暗、黑的顏色與非常細膩的質地,棄亮拋而代之以烏拋,最終使得墨翠的外觀效果類似珠寶首飾制作工藝中噴砂、磨砂的視覺效果,而觀音眼睛部分的拋亮則達到畫龍點睛之目的。
觀摩2011年秋拍經典一一鋪展給我們的一頁頁美玉,瓶、罐、彝、尊,文玩山水,既有廟堂之高的尊貴,又兼顧了江湖之遠的悠然。細細品味這每一件珍玩,分明看得見其中隱約在金缻玉彝間的自信與問鼎天下的豪情,也體會到了殷殷切切平安如意的祝福和掌上明珠的珍愛。
推薦閱讀:
緬甸蒲甘的美色震撼
路過揚州關東街
千年古鎮朱家角
隋文選樓石碑重回阮元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