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玉器價格整體上漲,但玉器拍賣市場整體弱化:一是幾年前在拍賣公司容易走掉的小玉件在今年春拍中都有大量流拍現象;二是能夠推出玉器專場的拍賣公司已是屈指可數。在2009年,成交價100名的玉器,成交總額為15.47億元,與2008年的8.86億元相比,增幅也在91.26%。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與前兩年玉器拍賣市場上大型玉器走俏相比,在2009年的玉器拍賣市場上,以印章、扳指、插屏為代表的小型精品玉器開始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在香港蘇富比的春拍中,一套盒裝清乾隆御制翡翠和田玉扳指(共計7枚)以4736萬港元成交,創下了玉扳指的拍賣市場最高價。此件拍品在10年之前,於另一家拍賣行拍賣時,價格是497萬港元,10年間升值近10倍。另一拍賣焦點為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璧御題詩插屏,此漢玉以精工镂空龍鳳紋飾,配“延年”二字,成交價為3448萬港元。
2009年玉器市場最大特點在於:一、和田玉拍品的數量創歷史新高;二、玉器拍賣從原來的單一性向多元化發展,出現了眾多所謂的玉器專場及和田玉專場。其實絕大部分為青海一級玉,次為俄羅斯白玉,真正的和田玉很少見。對於投資者來說,除了要從玉質入手之外,更要從雕工入手。
目前,人們的理財觀念也悄然變化,逐漸放棄了“黃金保值”的單一信條,越來越認識到古玉器具有保值、升值的作用。然而,許多傳世古玉早就被各級文物部門鎖入“深宮”,偶有漏網之魚,也已被成千上萬的古玉淘寶者納入囊中,貨源緊缺的結果是赝品泛濫。造假者一般采用熏、烤、燒、煮、炸、蝕、沁色、酸蝕等工藝做舊。由於玉器石料本身就是“老”的,因此僅憑其皮殼和包漿來辨別真假確實困難,極易為其所騙。與此相比,如果想要在雕工上造假卻非易事。這些玉器的高價成交,都在提示投資者在今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從雕工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快速攀升的玉器是有的,但不是古玉,而是現代的新品。由於資源的減少和人們投資需求的增加,以優質材料和高檔工藝取勝的現代玉器藝術品價格飛漲,致使有人說,玉器市場上出現了“古不如舊,舊不如新,新不如仿”的怪現象。
這種情況說明,在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國際藝術品市場走勢看好的情況下,玉器市場是大有可為的,同時問題也確實存在,關鍵在於如何對待和建設這個市場。市場也是一塊美玉,還需要細細地琢磨。
目前的玉器市場有兩大難題,其一是好東西不夠多;其二是假東西太多。
精品重器的好東西不多是可以理解的,高檔藝術品本來就很少,多了就不是精品了。特別是高古的寶貝,存世量本來就少,進入市場流通的當然就更少了。現在中國的藏家都處於囤積階段,兼收並蓄的多,清倉出貨的少,市場的誠信度和規范化又不理想,使得手裡有好東西的人更加惜售,這就形成了精品稀缺的現狀。因為供不應求,造假日顯猖獗,假貨赝品充斥市場,加上手段越來越高明,魚目混珠,使購者卻步。
藝術品、文物真假難辨是一大“特色”,這個誰都知道。但是,過多的經營者靠制假欺詐發橫財就不正常了。也許有些人利用造假發了財,但是我們眼見的事實是,整個市場都在為此付出代價。你不是會作假嗎?我分不出真的古玉和假的古玉,干脆就買新東西。當然,買新東西上當的可能性也同樣存在,特別是買那些被做過手腳的“翡翠A貨”等。
購買力強勁,這是玉器市場發展的基本條件,有人買東西就能做生意。好東西少可以從海內外搜集。但是更重要的是建設規范和誠信的市場,使藏家願意把好東西拿出來,使買家的膽子可以大一點。即便是沒有太多的精品,沒有那麼多皇上用過的器物,也可以多拍些老百姓買得起的東西,市場照樣會充滿生機。只要大家懂得珍惜大好時機,老實誠實地經營這個市場,玉器收藏拍賣的前景應該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