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瓦當
日期:2016/12/14 18:30:03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出現了建築用的板瓦和筒瓦。瓦當即筒瓦之頭,是在筒瓦的窄端加上圓形或半圓形的頭。其作用是為了蔽護屋檐,防止風雨的侵蝕,延長筒瓦的壽命;同時遮擋板瓦之間的縫隙,增加建築物的牢固與美感。瓦當的形狀有半圓形和圓形。中國、日本和朝鮮的古代建築均用瓦當。
中國的瓦當始於西周。在陝西扶風召陳村西周宮殿遺址出土的瓦當為半圓形,瓦當外圈有幾道弦紋,當心為三角形,中間為重環紋,線條流暢簡潔。西周的瓦當紋飾以重環紋為主,可以看出是受西周青銅器的影響。春秋瓦當以繩紋為主;戰國瓦當有素面和帶花紋或文字者兩種,各地所出花紋瓦當各具特色;周瓦當以饕餮紋為多,但已簡化,僅突出其雙目,以後逐漸轉為卷雲紋;河北燕下都出土的瓦當以饕餮紋和山雲紋為多,還有少量的對鳥紋;臨淄齊故城出土的瓦當以樹木雙獸紋及樹木卷雲紋為多,還有“天齊"、“千秋萬歲”等文字瓦當。
上述這些瓦當都為半瓦當。戰國時期秦遺址出土的多為圓瓦當,紋飾有鹿、虎、豹等;安徽壽縣壽春城楚郢都故址出土有風雲紋圓瓦當和三角樹雲紋瓦當,紋飾圖案別具一格。
推薦閱讀:
七寶阿育王塔:一座名城的千年佛緣
三峽庫區發現大量石器與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化石
網傳百年辛亥遺存慘遭扒毀 紹興文管稱實為拆修
武漢一省級文物"陳友諒墓"少人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