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考古緣揭開安義舊石器時代

考古緣揭開安義舊石器時代

日期:2016/12/14 18:02:13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調查中發現的舊石器

    剛連夜乘火車抵達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超榮,就難抑內心的喜悅。“1989年,我也是5月6日從北京出發,5月7日到南昌,也是為安義縣古人類線索調查而來。”26年過去,當年的中年漢子,已成為花甲老人。“那時候,也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徐長青,還有安義縣的文物愛好者胡賢鋼。”

    3個人,26年不間斷的古人類考古緣,依然在延續。5月7日,記者與他們三人同行,在安義縣開展古人類活動線索調查。初步調查結果將人類在江西地區活動推前10多萬年。“下一步,李老將繼續在安義縣開展調查,為下一步開展舊石器時代系統研究做前期工作。”按徐長青的說法,這一考古活動將填補江西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空白。

    談起27年前的往事,胡賢鋼說,1988年9月,他在位於安義縣城北1.5公裡的彰靈崗撿到了一件手斧狀石器。“我認真與《古人類論文集》一書的手繪圖片作了比較,一模一樣。”這一結果,令胡賢鋼興奮得幾天睡不著覺。

    雖然胡賢鋼自己感覺撿到的石器應是舊石器,但沒有專家認定,他依然心裡打鼓。為了去北京尋訪專家,家裡殺了一頭豬,所得的450元給胡賢鋼作路費。幾經周折,胡賢鋼來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恰好遇到了當年39歲的李超榮。當時,李超榮基本認定,胡賢鋼帶去的石器就是數萬年前的石器。

    胡賢鋼帶去的手斧,很快遞交到了中科院資深院士,我國舊石器考古泰斗賈蘭坡手中。見到這件手斧,時年80歲高齡的賈老有些激動,他認為,如果能現場調查確認,那麼可以填補江西舊石器文化發現的空白。賈老當場和李超榮說,讓其到安義縣現場進行調查。

    26年前調查發現3處舊石器地點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清晰地記得,1989年,他和李超榮一起到安義縣展開調查“那次調查,我們一共發現了3處舊石器地點,統稱為安義潦河舊石器時代遺址。”徐長青說,這3處舊石器地點分別是樟靈崗、鳳凰山、上徐村,均埋藏在潦河左岸的二級階地紅色粘土中。“3處舊石器時代地點共獲得石制品40件,有石核9件、石片10件、人工痕跡的礫石2件、石錘1件、刮削器6件、砍砸器4件、大尖狀器3件、手斧2件、石球2件。”

    經過那次調查,李超榮將安義潦河舊石器時代遺址定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李超榮說,那次發現,是舊石器文化在江西的首次發現,填補了我國已知舊石器在省區分布上的一個空白,為我國舊石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把人類在江西地區活動的歷史從距今八九千年提前約5萬年。

    胡賢鋼帶著李超榮、徐長青等人來到安義縣鼎湖鎮的一處山坡上。在這裡,胡賢鋼前段時間又在地表面見到8件大型舊石器,此外還有數十件石核、石屑、刮削器等小型舊石器。

    26年來,胡賢鋼從未間斷過與李超榮和徐長青的聯系,他將舊石器圖片傳給兩位考古專家,引起了他們的關注。於是,便有了當天的再次調查。據徐長青介紹,此次再次邀請李超榮前來調查安義縣潦河流域古人類活動情況,是26年前發現3處舊石器地點的延續。

    “這一次調查,將會根據目前掌握的線索,對潦河流域重新勘查評估,如果有確實可靠的遺址發現,則會立即上報,進行考古發掘。”他說,同時還會根據考古調查的情況,展開江西舊石器文化系統研究,填補江西該項考古研究的空白。

 

 

    人類在江西地區活動的歷史或將推前10多萬年

    “地表面見到的石制品只能作為參考,必須在地層發現石器,才能得到確認。”李超榮向記者介紹,在石器時代,古人類用質地好、硬度大的石料制作石器工具。

    當天上午11時10分許,李超榮突然跳進一個起先挖好用來種樹的坑。“快來看,這裡有好東西!”李超榮指著一塊距離地面約50厘米的粘附在紅土上的石塊說,“這就是一件石器。”他輕輕地用地質錘在石器周圍敲打,將石器取出。“這是一件典型的刮削器,你們看,這裡有明顯的二次加工痕跡,還有明顯的打擊痕跡。”李超榮從坑中跳出,在一側的坑中,他又找到了一件石核和一些石屑。

    “從此前胡賢鋼在地表面撿到的一些石器,以及今天初步調查的情況看,這些舊石器應該屬於晚更新世時期。”按照李超榮的說法,目前的初步調查,將人類活動在江西地區活動的歷史推前了10多萬年。也就是說,人類活動在江西地區活動距今已有15萬年左右。

    “在江西地區,曠野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活動並不多。”徐長青說,除了在安義縣潦河流域發現舊石器之外,26年前,他在新余市渝水區,也發現了舊石器。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他在如今靖安縣博物館位置,也發現了一件長約20厘米的手斧。“那件手斧,後來經國家舊石器考古專家、廈門大學蔡保全教授鑒定,距今約有20萬年。”也就是說,在20萬年前,就已有人類在靖安縣一帶丘陵地區繁衍生息。“可惜的是那件舊石器是孤品,沒有再找到其他,因為無法找到更多佐證。”

    據徐長青介紹,在江西還曾發現多處古人類洞穴遺址。“1988年,我剛分到江西省文物工作隊時,第一次參加考古的項目,就是在蘆溪縣宣風鎮,調查一處古人類洞穴遺址。”他說,洞穴遺址比較典型的是樂平市的湧山巖洞遺址。1947年前,江西地質調查所負責人章人駿首次對湧山巖洞進行地質調查,發現“大熊貓——劍齒象”動物化石。後經專家鑒定,屬於華南“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1962年11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協助下,對湧山洞穴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發現了大量動物化石和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石英質石片。經我國著名的舊石器考古專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先生鑒定,湧山洞穴遺址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動物化石原件大部分保存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小部分保存在樂平市博物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