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緣揭開安義舊石器時代
日期:2016/12/14 18:02:13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調查中發現的舊石器
剛連夜乘火車抵達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超榮,就難抑內心的喜悅。“1989年,我也是5月6日從北京出發,5月7日到南昌,也是為安義縣古人類線索調查而來。”26年過去,當年的中年漢子,已成為花甲老人。“那時候,也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徐長青,還有安義縣的文物愛好者胡賢鋼。”
3個人,26年不間斷的古人類考古緣,依然在延續。5月7日,記者與他們三人同行,在安義縣開展古人類活動線索調查。初步調查結果將人類在江西地區活動推前10多萬年。“下一步,李老將繼續在安義縣開展調查,為下一步開展舊石器時代系統研究做前期工作。”按徐長青的說法,這一考古活動將填補江西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空白。
談起27年前的往事,胡賢鋼說,1988年9月,他在位於安義縣城北1.5公裡的彰靈崗撿到了一件手斧狀石器。“我認真與《古人類論文集》一書的手繪圖片作了比較,一模一樣。”這一結果,令胡賢鋼興奮得幾天睡不著覺。
雖然胡賢鋼自己感覺撿到的石器應是舊石器,但沒有專家認定,他依然心裡打鼓。為了去北京尋訪專家,家裡殺了一頭豬,所得的450元給胡賢鋼作路費。幾經周折,胡賢鋼來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恰好遇到了當年39歲的李超榮。當時,李超榮基本認定,胡賢鋼帶去的石器就是數萬年前的石器。
胡賢鋼帶去的手斧,很快遞交到了中科院資深院士,我國舊石器考古泰斗賈蘭坡手中。見到這件手斧,時年80歲高齡的賈老有些激動,他認為,如果能現場調查確認,那麼可以填補江西舊石器文化發現的空白。賈老當場和李超榮說,讓其到安義縣現場進行調查。
26年前調查發現3處舊石器地點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清晰地記得,1989年,他和李超榮一起到安義縣展開調查“那次調查,我們一共發現了3處舊石器地點,統稱為安義潦河舊石器時代遺址。”徐長青說,這3處舊石器地點分別是樟靈崗、鳳凰山、上徐村,均埋藏在潦河左岸的二級階地紅色粘土中。“3處舊石器時代地點共獲得石制品40件,有石核9件、石片10件、人工痕跡的礫石2件、石錘1件、刮削器6件、砍砸器4件、大尖狀器3件、手斧2件、石球2件。”
經過那次調查,李超榮將安義潦河舊石器時代遺址定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李超榮說,那次發現,是舊石器文化在江西的首次發現,填補了我國已知舊石器在省區分布上的一個空白,為我國舊石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把人類在江西地區活動的歷史從距今八九千年提前約5萬年。
胡賢鋼帶著李超榮、徐長青等人來到安義縣鼎湖鎮的一處山坡上。在這裡,胡賢鋼前段時間又在地表面見到8件大型舊石器,此外還有數十件石核、石屑、刮削器等小型舊石器。
26年來,胡賢鋼從未間斷過與李超榮和徐長青的聯系,他將舊石器圖片傳給兩位考古專家,引起了他們的關注。於是,便有了當天的再次調查。據徐長青介紹,此次再次邀請李超榮前來調查安義縣潦河流域古人類活動情況,是26年前發現3處舊石器地點的延續。
“這一次調查,將會根據目前掌握的線索,對潦河流域重新勘查評估,如果有確實可靠的遺址發現,則會立即上報,進行考古發掘。”他說,同時還會根據考古調查的情況,展開江西舊石器文化系統研究,填補江西該項考古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