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撞進路東之懷裡的秦封泥

撞進路東之懷裡的秦封泥

日期:2016/12/14 18:29:14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在古陶文明博物館原館長路東之去世三周年之際,作為他的妻子,曾經不敢碰觸的“如果”又浮現了。如果當初秦封泥沒有撞進他的懷裡,也許會如許多人猜測的那樣,早已被商販散賣或遺棄。

秦封泥


    封泥是古人封緘文書、信件、貨物時在封口處用來蓋印的泥團,是印章最初的使用遺存。可以說在紙的發明使用以前,中國古代印章都是蓋在封泥上的,因而在每一方封泥上都保存著當時的印跡。自清末發現封泥以來,一度受到金石學家、收藏家的特殊珍愛,成為考古探微、補遺證史和研究古代印學與書法的絕好材料。自1995年以來秦封泥的重大發現,則使寂寞了半個世紀的封泥研究再度成為熱點。路東之收藏的這批秦封泥基本上涵蓋了秦始皇政治體制的各級各類屬官,揭示了數十個失載的郡縣、宮苑名稱,揭示了許多與秦始皇及其秦代文明相關的鮮為人知的政治、經濟、文化內容,從而被考古界、史學界專家稱為“秦始皇批閱文書的遺物”,是“統一的中國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源頭檔案”。

    求大道,搶救千方秦封泥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路東之就已經在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諸多藝術領域嶄露頭角,1989年他從西北大學畢業後開始癡迷收藏和考古。東之曾寫道:“夢齋封泥收藏自1987年始。那時候,我正在西北大學讀書,我的真正志趣在於小說和詩歌,而秦磚漢瓦漸漸引起我的興趣。就是在癡心尋瓦的途中,我第一次在一個古怪的農叟家見到了封泥。印象中最初是十多方,後來去求索再三,又得到十多方。我先拿給西北大學劉士莪先生鑒定,回到北京又去谒訪康殷先生。其時,康氏《印典》書稿已近尾聲,見之大喜,懇請拓以補編,我當即慨允。康氏將"秘書藏府印"、"左戶郎中令"等珍品拓下,激動地說,想不到在他苦心經營了三十年的《印典》即將完成的時候,又意外收進幾方不是來自書刊資料,而是個人收藏尚未發表的重要封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