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53字銘文銀盤:中唐貢奉之風可見一斑

53字銘文銀盤:中唐貢奉之風可見一斑

日期:2016/12/14 18:22:23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53字銘文銀盤:中唐貢奉之風可見一斑

    唐代金銀器是我國古代工藝美術品中的絢麗瑰寶,其精湛的制造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代表了古代金銀器制作的一個極高水平。陳列在陝西西安博物院的國家一級文物——唐“李勉奉進雙魚蔓草花紋銀盤”,是一件刻有53個銘文的金銀器,其銘文之長,在我國目前已出土的唐代金銀器中尚屬首例。這件器物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積弊——官員為了加官進爵,向皇帝行賄,而且互相攀比。

    基建工地挖出金銀器

    1975年的一天,位於西安西南部的西北工業大學基建工地上,工人們像往常一樣正在施工。一個挖土工人一鋤下去,突然聽到“砰”的一聲。奇怪,泥土中怎麼會發出金屬撞擊的聲音呢?工人趕緊放下手中的鋤頭,小心翼翼地用手撥開已經翻松的泥土,眼前赫然出現幾個散發著銀光的金屬碗盤,即使有泥土包裹著,碗盤上依然可見一些凹凸有致的花紋圖案,看起來古色古香,很是不一般。當幾個碗盤挖出以後,工人仔細拂去上面的泥土,金屬碗盤露出了本來的面目,熠熠的光澤在陽光下分外搶眼。“地裡挖出銀盤子寶貝了”,平靜的工地上一時間沸沸揚揚。工地負責人很快趕到現場,看著這些帶著泥土的盤碗,紋飾精美,造型奇特,猜想這很有可能是文物,於是趕緊將消息上報給文物部門。經過文物部門的清點,工地上共出土了兩個盤子和兩個碗,初步斷定是唐代的金銀器。

    新出土的金銀碗盤收藏於西安博物院。這是一座大型市級博物館,收藏了西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13萬件,並有相當一部分是出土於周、秦、漢、唐的文物精品,形象地展示了西安悠久的歷史。在眾多的藏品中,這件銀盤以其極高的研究價值被奉為“鎮館之寶”,備受青睐。

    銀盤底部驚現53字銘文

    專家看來,銀盤底部所刻的53個銘文是一項重要發現,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歷代金銀器中刻有銘文的一般很少超過10個字,像53個字這麼長的銘文還是第一次看到。銘文內容是什麼?它究竟具有怎樣的特殊含義呢?

    經過對銀盤的仔細清理,盤底的文字終於清晰地展現在考古人員眼前:“朝議大夫、使持節、都督洪州諸軍事、守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江南西道觀察處置都團練、守捉及莫徭等使,賜紫金魚袋臣李勉奉進。”

    由這段銘文可知,銀盤的主人是一個叫李勉的人,銀盤也因此被稱作“李勉奉進雙魚蔓草紋銀盤”。從外觀上看,銀盤完整無缺,敞口,寬沿,淺腹微弧,平底。口徑17厘米,高1.2厘米,重198克。盤體以魚紋為中心,分內外兩圈,以對稱的蔓草組成裝飾花團圖案。盤心以忍冬葉構成圓圈,正中有雙魚遨游,雙魚以金葉134片鑲嵌組成,形成金光閃閃的魚鱗,其間錾刻珍珠底,運用的錯金雕刻法使金色的團花映襯在銀白色底紋上,燦爛奪目。紋飾的布局在濃郁的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裡微露一絲古代波斯金銀器的藝術風格。器物錘鍱而成,精湛的加工技藝,令人贊歎。

    那麼李勉進奉皇帝的銀盤怎麼會流落民間呢?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研究員楊宏毅猜測:唐朝皇帝對於進奉的供品可以自由支配,隨心所欲地賞賜給任何臣子,得到賞賜的臣子也可能會將貢品轉賣出去,每年因此而流落民間的貢品不計其數,雙魚花紋銀盤的經歷可能就是如此。

推薦閱讀:

布置客廳好風水保你健康發財

釀酒香飄姑蘇城

淮安市楚州區五百年古墓現“霓裳”

四川後蜀宋王趙廷隱墓發掘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