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古玉璧

古玉璧

日期:2016/12/14 18:01:52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從石器時代到清朝,都有玉璧出現。“和氏璧”和“完璧歸趙”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可見玉璧對現世仍有影響。

    有人認為,玉璧是由研磨谷物的石環狀石器演變而來;也有人認為,玉璧可能源於原形石斧等原始工具。根據《周禮》記載,蒼璧以禮天,據推測,璧的造型來自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概念,用以象征太陽和天宇。實際上,玉璧的應用范圍廣泛,可以作為權力等級的標志,又是社會交往中的饋贈品,信物,也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考古發現,玉璧最早產生於距今約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在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遺址中,也出土較多。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考古人員都認為良渚文化不過錢塘江,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帶沒有良渚文化。然而,隨著蕭山境內浦陽江流域的蜀山遺址、金山遺址、茅草山遺址的相繼發現,打破了這種舊觀念,在蕭山尋覓到了良渚文化這一史前文化的痕跡,也出土了珍貴的古玉璧。

    位於河莊街道蜀南村的蜀山頭,也就是蜀山遺址的發掘地,出土過2塊古玉璧。它們帶有明顯良渚玉璧的痕跡——素面無紋。所謂“大器不琢,是為素璧”,此類玉璧是新石器時代特征突出的玉器。

    它們同為國家二級文物,身價不菲,常年藏於蕭山博物館的寶庫中,甚少露面。

    最近,蕭山博物館舉辦“歷年考古成果展”,“邀請”其中1塊“做客”於展廳,我們才有幸目睹了蕭山古玉璧之真容。

    此玉璧直徑17.9厘米,厚1.1厘米,由綠色玉琢磨而成,局部有雲母雜質;板狀圓體,中心為雙鑽圓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