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夏商時代的玉器

夏商時代的玉器

日期:2016/12/14 18:21:58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玉器

玉器

    夏、商、周是我國玉器工藝美術的成長期,目前夏代考古尚未取得明顯成果。但從一些夏代文化遺存上看,夏代玉器正處於各地不同特點的玉器趨於統一的時期。關於夏文化的考古學解釋,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人們的目光主要集中在關於二裡頭文化問題的討論上。河南偃師二裡頭文化遺存中,玉器是最主要的發現。因此,目前所知的二裡頭文化玉器,可以作為夏代玉器的代表性形態。

    到了商代,奴隸已被投入到各種社會生產和生活領域,隨著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內部有了較細的分工,制玉工藝已從石器制作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同時青銅工具在制玉工藝中的應用,促使琢玉技術有了顯著的提高。

玉器


    夏商時期玉器形制多樣分工細致

    從器型上看,夏代玉器主要分為生產工具如玉斧、玉鏟、玉镞,裝飾品如管、珠、镯形器、綠松石飾,禮儀器如戈、钺、圭、刀、牙璋、柄形飾等類別。到了商代,玉器器型更加豐富,除了作為農業和手工業用具的玉鑿、玉锛、玉斧、玉鋤、玉鏟、刻刀、紡輪、錐形器等,還有禮器如玉圭、牙璋、玉戚、玉琮、柄形飾、戈、钺、簋、璧、盤、環、璜、豆、刀等,較之夏代類型更為多樣。此外,商代玉器器型還有日常用具調色盤、玉笄(玉簪)、玉梳、玉匕、玉牒、臼、杵、挖耳勺等,幾何形裝飾玉如玉圭、玉璧、玉環、玉鑴、玉圓箍形飾、玉長方牌形飾、玉墜、玉璇玑等,以及人物動物形器如玉人、玉龍、玉鳳、玉虎、玉馬、玉蟬等。

    夏商時期玉器雕琢技法多樣技藝精湛

    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積累,傳說逐步變為現實,夏代文化正在不斷揭示出來。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夏代玉器材質主要有白玉、青玉、綠松石等。從造型上看,多為幾何形器。紋飾主要有直線紋、斜格紋、雲雷紋和獸面紋。玉器工藝一般較規整,表面光滑。陰線紋的刻畫,可能當時已經使用了砣輪式工具。

    到了商代,玉石材質品種有所增加,有河南的南陽玉、新疆的和田玉、還有岫巖玉、綠松石、孔雀石等。玉料的顏色有青玉、白玉、黃玉、碧玉、墨玉,均屬透閃石類。玉材色澤一般不甚純淨。工藝上多以剖切玉料、線紋雕刻、管鑽、鑲嵌、俏色等技法交互使用。紋飾上有直線紋、斜線紋、菱格紋、弦紋、折方紋、圓圈紋、三角紋、勾雲紋、龍鱗紋、獸面紋、饕餮紋以及各種人物動物形紋飾。其中勾雲紋最多見。紋飾的線形主要為雙鉤陰線紋。

    夏商告別了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這對玉器的制造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具體包括兩方面:一,由於廣泛使用青銅器為砣玉工具,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得比前期復雜的玉器得以方便制造;二,由於夏商青銅器的器形和紋飾發展極為迅速,也給處於同一時代的玉器制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事實證明,除了因器形體積較大的青銅器,玉器無法效仿外,較小器形的青銅器及其紋飾,往往就有相應的玉器。可以說,由於青銅器和玉器的相互促進,加速了它們各自的發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