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會龍莊:清代大院隱身山間

會龍莊:清代大院隱身山間

日期:2016/12/14 13:31:19      編輯:古建園林

    巴山渝水,孕育了重慶獨有的美。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景點之外,在叢山間、江河畔,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風景名勝。它們往往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內涵,獨特的風土氣息,也承載著重慶這座城的記憶。

    作為位於長江要津的江津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航運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這裡有隱藏於深山中的寺廟、道觀和莊園,有眾多的抗戰文化遺址,還有各式各樣的客家會館……圍繞它們的,是一段段傳奇和有待破解的謎團。日前,本報記者走進江津區,去尋覓和探索這些秘境背後的故事。

    8月25日,江津區四面山鎮雙鳳村,山風飒飒。

    烈日下,一根旗桿矗立風中,背後是一座規整的清代院落。院門上一塊匾額寫著“會龍莊”。

    “說起這個莊子,故事多,謎團多,‘乾坤’多!”站在旗桿下50歲的雙鳳村村委書記陳作倫感慨到,會龍莊既讓他們驕傲,又帶來了許多未解之謎——

    莊園主人真身是誰

    這裡是不是和珅藏寶庫?

 

    從雙鳳村村委出發向東步行約1000米,在一條竹林掩映的小道盡頭坐落著會龍莊。這座院落采用復四合院布局,巍巍三重堂沿中軸線貫穿,建築面積達5300平方米,占地總面積20468平方米,氣派非凡。

    這樣一座院落,為何隱藏在山間?

    “這是因為莊園的主人身份不一般!”陳作倫一語驚人,“有人說這是和珅的藏寶庫!”

    “本地人一直傳說,會龍莊的中堂只比故宮大殿的高度低一點點,這是莊園主野心的表現。而以前莊園裡有許多寶物,於是被傳為和珅的藏寶庫。”

    但根據江津區文管所的鑒定結果顯示,會龍莊修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遠遠晚於和珅的時代。那麼,莊園主人究竟是誰?

    重慶歷史文化研究學者何智亞曾多次走訪會龍莊,他整理出了一種相對普遍的說法:這裡又叫王家大院,王家原籍湖北麻城孝感鄉,在一次為清政府押運財寶的過程中丟了貨物,於是家主王仕文讓隨從帶著妻子逃難。有孕在身的王妻逃到雙鳳生下孩子。經過艱苦創業,王家經營食鹽生意,富甲一方。有“王半縣”之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