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走進蔚縣白後堡村

走進蔚縣白後堡村

日期:2016/12/14 17:47:03      編輯:古建園林

    來到蔚縣,就像來到一座“古堡博物館”。軍堡、官堡、民堡,獨門堡、多門堡、連環堡、堡套堡等等,各式各樣的古堡凝聚著歷史的深沉厚重,延續著文化的根脈。白後堡,便是其中保存較為完整、極具代表性的古城堡之一。

    白後堡村位於縣城西北。據《蔚縣地名資料匯編》記載,八百多年前,此地始有一村,名為白家莊。遼金時期,村北建起第一個堡子,取村名白家莊後堡。後又陸續在村東、村南、村中建起了5個堡子,由此構成了連環堡。這種建築格局主要是用於防御,一處起火,四處來滅,一堡有事,四方接應。

    在村堡設計上,白後堡體現了陰陽五行的風水思想。這裡水資源十分豐富,東、北、西有沙河環抱,兩邊沙河在堡外南側池沿寺交匯,形成二龍戲珠之勢;八百畝森林綠溝環繞村莊、綠意盎然……處身於此的古堡,美麗如畫,讓人陶醉。

    白後堡是獨門堡,進堡需走南門。外門石匾上醒目地刻有三個大字“永鎮門”,旁邊還有“白家西莊西關堡重修立,天啟三年四月吉日立”的字樣。據介紹,蔚縣一些堡門都叫永鎮門,這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永久平安、希望和平生活的渴望。高大的門樓上建有隔扇廟,南面是觀音廟,北面是關帝廟。各路神仙同居一廟,眾多佛爺共住一堡,這些廟宇已經不單純是一種祭祀場所,已然成為勞動人們寄托希望、渴望幸福、享受和諧、追求夢想的精神崇尚。

    從南門進入堡內,沿主街向北並不能縱穿古堡。行至堡中心,一座磚雕照壁攔住去路,只得拐道。以照壁為軸線,南街是個“王”字形,北街則是“土”字形,這種布局是否與風水五行有關,尚不清楚。堡內的民宅古院大多為明清時期的青磚灰瓦建築,古樸淡雅。房屋、門樓、窗戶,還有古井,雖經幾百年風侵雨蝕,仍保存完好,尤其那些珍貴的木刻磚雕,都極精巧考究。難怪《俠骨風流》《宰相劉羅鍋》《趟過女人河的男人》等多部電影、電視劇到此拍攝取景。

    北側堡有一座真武廟,如今已是破敗不堪,滿目瘡痍。磚瓦散落、石碑毀壞、壁畫脫落,有的房子屋檐靠柱子勉強支撐,岌岌可危。正殿兩側壁畫由72幅圖構成,反映的是真武從人修煉成神的過程。這些壁畫色彩鮮艷,人物刻畫細膩,衣紋流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但如今已是創痕累累,亟待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