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昭君墓

昭君墓

日期:2016/12/15 15:31:37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昭君墓,又稱“青冢”,蒙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裡處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漢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歷史,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君墓,是由漢代人工積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冢”之稱。青冢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冢擁黛”,成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獻身於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年來,她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

  現代史學家翦伯贊贊美:“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游勝地。這裡不僅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還有鳥語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其詩情畫意,令人流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