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龍門石窟四雁洞

龍門石窟四雁洞

日期:2016/12/15 15:19:39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四雁洞南距二蓮花北洞約三十米,其南側有一平面近方形的券頂窟,窟門為圓拱形,門頂部與窟頂相連接。東壁下鑿一長方形壇,現窟內沒有造像,估計原造像是可以搬動的石雕像。窟門外北壁,有一小禅窟,為方形、券頂。四雁洞的平面呈馬蹄形,四壁向上卷入頂部,窟頂向西下斜至窟門口上方,門為圓拱形。窟內下部靠東壁,鑿有一半圓形的基壇,在基壇的西部邊沿下有三層疊褶,向上又有兩級,估計原壇上可能有造像。窟頂正中雕出一朵大蓮花。蓮花外圍分為兩圈,內圈雕出四只飛禽形像,為尖嘴,長頸長腿,南側兩只向東飛舞,北側兩只相對飛動。從其特征來看,應為鶴,前人誤將其認作飛雁,故將該洞稱作“四雁洞”。在窟頂刻出飛鶴,又與其周的供養天人相伴,代表了一種天空境界,以四鶴飛翔來表示一種吉祥之感,並非有什麼特別的,諸如佛傳、本生之類的喻意。在敦煌莫高窟窟壁畫中,也常以飛禽表示天空境界,其用意也可能與此相同。飛鶴外圈,雕出四身供養天人,身上沒有復雜的飄帶裝飾,均為右手托一盤,內放蓮瓣狀物,推測應為以蓮花供養。東南角一身左手還執一朵小蓮花。上身袒棵,下身著裙,飾有項圈,頭頂沒有束高發髻.在窟門外的南北兩側,現存有二力士下部的高台,力士已不存在。在窟外的北側壁,有一方形、券頂的小禅窟。南壁鑿有一圓拱形小龛,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土。形像特征與二蓮花洞中的造像相似,估計該小龛以及四雁洞,與二蓮花洞開鑿年代相近。根據供養天人頭頂不束高發髻來看,與敦煌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壁畫中的伎樂發飾相似,其年代也可能晚至玄宗時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