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睛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牆
平遙縣中心,始建於西周宣王,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也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縣級古城牆。
日升昌票號
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座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始創於清代1823年。
喬家大院
太原市西南64公裡處的祁縣,原名“在中堂“‘曾是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拍攝地,最突出的特點是房屋結構大方美觀,建築古樸精致。
王家大院
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民間的故宮”,由靜升王氏耗費半個世紀修建而成的豪華住宅。
平遙是一座生活在歷史和現代之間的一座城市,過去和現在的影像在這座城市中清晰重疊。如果說麗江是位純美的少女,那麼平遙就是位底蘊深厚的亂世佳人。
平遙古城是我國現存的四座完好古城之一,已有2700多年歷史。建築按照封建傳統禮制‘’左祖右社“,又按照朱元璋“高築牆”的政策,並且又城牆和各大街小巷組成一個龐大的八卦圖案。平遙還有中國最早的金融機構票號—日升昌‘正是平遙八大票號的金融巨子造就了今日的平遙。
走在明清一條街,那雄偉壯觀、飛檐翹角的市樓映人眼簾。街道兩旁那點亮的紅燈籠、歷史氣息濃重的字號和傳統風格的建築,若不是飛馳而過的三輪車和摩托車提醒你,你仿佛置身於幾個世紀
以前的一段旅行之中,恍惚覺得又回到了一兩百年前的晉商輝煌時代,濃郁的晉商文化氣息。深宅灰牆、市樓落日、社火鑼鼓,以及淳樸的民風,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帶給旅行者的是無比閒適和惬意的感覺。以平遙為中心的晉中民宅群落,又何止四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另外還有雙林寺的彩塑、綿山……等等等等。
游覽古城平遙的最佳旅游時間為:1月、9月、11月。 平遙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但秋季溫涼宜人,更適宜旅游,且9月底平遙還會舉行攝影節,場面熱烈。冬季雖冷,不過游人較少,而且能夠欣賞到民間社火表演以及皚皚白雪下的古城美麗景色,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出游時間。另外由於春節的古城年味較濃,活動也豐富,故此時去也不失樂趣。
帶上音樂區旅行:遙
賈鵬芳1958年4月生,二胡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日本東洋音樂學會會員。他的《遙》裡面,一首《睡蓮》,能把人的心揉碎。我怕聽又抑制不住想聽.於是常於一些微涼的黃昏,或是夜晚,傾聽。這個時候,紅塵隔絕,只有一漲碧波,蕩漾開來。波上散落綠葉點點,圓盤子似的.蓮在葉間,風拂來,花輕輕綻開.瓣瓣粉紅中,一點素白,上有露珠盈盈欲墜。是心事三兩點,不可語。又或是,月下女子,眉似剪剪風,眸中秋水暗漲,紅燭淚落,長夜不能眠.可以思,可以憂,可以哭,可以愛……怎麼都可以的;折騰到倦怠,也還是一個人的獨角戲.紅塵裡,什麼最令人傷神的?是門扉緊閉,等待中的那雙手遲遲沒有叩響心中的寂寞。一樣花開,到底為誰?
零落的鋼琴和暗合的箫,輕輕帶起音符,是畫的底子,淡淡的浦開。二胡隨後輕聲加入,有一閃一閃鱗鱗的波光。“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根微涼的稠帶在心頭蜿蜒劃過,神經似乎被那弦音輕輕地掃了一下,心無端的軟成一團。我甚至懷疑落入耳的不是二
胡。
全然是絲帛委婉的音色,訴說著夜的優傷和芬芳。當你讓二胡的旋律自由的回蕩在你的耳旁時,你會發現這旋律是多麼的融洽,和諧,佛要帶你去另外一個世界。在韻律方面,你可以聽到無任何修飾的傳統二胡曲,也可以享受新曲節奏和諧的往復。賈鵬芳的二胡曲清晰,富有顫音,他以高超的二胡技藝和廣受青睐的作曲風格而聞名.
漫步在古城的青磚灰瓦,歷史的厚至感喚起伽自底對滄海桑田的敬畏,那看似就在眼前的歷史仿佛又相聚遙遠。聆聽《遙Faraway》,踏上古城的旅行。
推薄閱讀:夢斷黃沙--平遙
古老的城墒,古城內的文廟、縣衙、城煌廟、清虛觀、武廟,市樓、以票號為主的各式各樣博物館,民居大院,古城外的雙林寺、鎮國寺、慈相寺是平遙最富特色的建築和文化。因為歷史的因素很多建築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奢華與美麗,變得不再古色古香,但是平遙卻是保存下來的較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這裡微縮了明清時代的歷史,盡管不再山水秀美的古城也有它獨特的風韻。在平遙古城感受到的是古城墒,古街和小巷,是市樓的金色年華,是平遙商幫創造出的一個.階段性的金融神話,是文物廟的朝拜,是民居大院和衙門治縣的尺度,以及那讓人垂涎三尺的平遙牛肉。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導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給予平遙古城的評價,是對她名副其實的評語。自有郡縣制以來,平遙就作為”縣治“而存在至今.古城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是我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縣城原型,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變化、人類居住形式變遷及其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等的活標本。城內由古城牆、古街巷、古店鋪、古廟宇、古民居組成的大型古代建築群,是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精髓和建築風格樣式的完美展現,體現了漢民族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
不論你如何有”門戶之見“,一旦站在這座歷經六百年間自然風雨和人類煙雲的古城牆上,在城牆、在堆蝶,凝望著;遙想著.觀賞著的時候,恐怕只有一種想法:腳下踩著同樣的土地,頭上頂著同一方天空,而這裡的空間結構卻沒有改變,依然是城磚饅鋪、青磚黛瓦的天地界面。你可能會問二為什麼歷經戰亂,及至破壞性更大的”大躍進”、‘文革”,連北京的城牆都拆了.平遙的古城牆怎麼沒拆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