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青原山淨居寺
日期:2016/12/15 15:17:55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青原山淨居寺位於吉安市河東鄉南境,海拔320米,峰巒連綿10余公裡,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峽共30余處。噴雪、虎跑、珍珠、小三疊等飛瀑流泉,奔瀉於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華蓋諸峰,挺拔巍然,秀色可悅。
青原山自古寺廟眾多,尤以淨居寺最負盛名。吉安最早的書院青原書院(後改名陽明書院),也設於此。歷代文人學士多慕名而來,游山禮佛,講學授徒,吟詩作賦,留下許多珍貴墨跡,僅《青原山志》就收集詩文500多篇。顏真卿、黃庭堅、李綱、王守仁和文天祥等人的手跡石刻更為山中之墨寶。
現山中有淨居寺、七祖塔、飛來塔、祖關、待月橋、迎風橋、龍潭、虎跑泉、試劍石等名勝古跡供游覽。
淨居寺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東南處的青原山,始建於唐神龍元年(705年),原名"安隱寺",宋崇寧四年(1105年)改為現名。相傳行思禅師未出家之前,嘗游於青原山中,見其景致秀麗,山水佳絕,便隨手折下荊條一枝插入地中,言“此為靈地,樹當活”,後果應驗。行思禅師後來得法於禅宗六祖慧能大師,遂入青原山弘法,來此參拜者甚多,史有“青原行思”之稱。青原山由此成為南方禅宗中心請壇,開青原一系,為曹洞、法眼、雲門之祖。唐開元二十八年(741年),行思禅師圓寂,享年68歲。唐玄宗賜建弘濟禅師歸真之塔,後稱行思為禅宗七祖。其後淨居寺再無詳細文字記載。
淨居寺歷代屢經興廢,“文革”期間,淨居寺殿宇所剩無幾。近年得以修復,現有一組富有江南為文天祥手書,正氣凜然;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大雄寶殿和毗盧閣。大雄寶殿四面為池,以拱橋相聯;還收藏有千人銅鍋、百斤香爐及千斤大鐘等文物;後面山上有紀念行恩禅師的七祖塔,均為游覽之地。
1978年以後,該寺被國家列為重點開放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