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坐擁煤海與寶藏的古都大同

坐擁煤海與寶藏的古都大同

日期:2016/12/15 0:10:16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大同素以地下煤海而著稱,殊不知其地上的寶藏也是光耀中華。雕琢精美的雲岡石窟、巧奪天工的懸空寺、雄險奇麗的北岳恆山、巍峨屹立的應縣木塔,還有莊嚴古樸的善化寺、華嚴寺。北魏、遼和金三個少數民族政權,以石刻、木構和磚瓦為筆,共同寫下了大同最輝煌的篇章。

大同的名字來源於《禮記.禮運》的“大同”篇。天下大同,這是一個多麼崇高而令人向往的理想社會,可惜自古以來,大同所在地區就一直籠罩在腥風血雨、金戈鐵馬之中。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李牧曾在雁北打敗匈奴,但趙長城和其後的秦長城都沒能隔絕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斷騷擾;兩漢時期,朝廷在大同地區設平城縣,平城沒有帶來和平,躊躇滿志的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了七天七夜,僥幸逃脫後送來了和親的隊伍;王昭君在平城抱著琵琶彈奏了幾天東風破,卻終究只能將自己的命運托付給凜冽的北風。





公元398年,北魏遷都平城,直至494年遷都至洛陽的這一段時間,鮮卑民族為今天的大同帶來了第一次幸福時光,雲岡大佛寬容的微笑記錄了當時社會的財富與信仰;此後的幾個世紀中,大同成為各族軍事力量猛烈角逐的場所、突厥、沙陀、吐谷渾……逐漸都消失在歷史的漫漫黃沙中。刀光劍影裡走出的契丹人,開辟了大同的另一個黃金時代。遼、金時期,大同作了200余年的陪都,1044年,遼興宗設立西京大同府,大同這個名字從此登上歷史的舞台;之後的大同漸趨平淡,沒有留住元朝貴族遠遁漠北的馬蹄,無法挽回明代戌邊重鎮坍頹的命運,更有慈禧、光緒倉皇逃竄的腳步不堪回首。沉默之後就是爆發,終於平型關激烈的槍炮聲響起,仿佛為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魂慷慨激昂地歌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