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位於靈石縣城以東12公裡的靜升鎮,此鎮能夠在建設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名列榜首,王家大院功不可沒。目前修復後對外開放的王家大院主要包括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築群,共計54座院落,總面積三萬余平方米,兩組建築群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為黃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築,依山就勢鱗次栉比,氣勢宏偉,再加上隨處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匠心獨具,精致典雅。無論規模等級,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和建築裝飾藝術,王家大院都可稱得上是北方民居建築之集大成者,濕示出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熳”的民居特色。
靜升王家原為太原王氏宗裔雲元朝時靜升王氏始祖王實遷至此地定居,以務農為主兼營豆腐坊C後世逐漸發家,清康熙十二年(公元673年);王家捐獻24匹良馬支援清政府平定吳三桂叛亂受到康熙帝褒揚。借清政府的勢力,王家生意規模擴大,資本日趨雄厚,通過科舉和買官等方式開始從政做官,最高做到正二品。王氏家族由農及商;由商到官,終於在清代中葉發展成為富甲一方、聲名顯赫的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王家發跡後,便大興土木,不斷營造住宅、祠堂、牌坊、墳茔,從康熙年間一直修到嘉慶年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累計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建築群總面積d五萬平方米目前對外開放的部分,僅是王家鼎盛時期建築面積的四分之一。
大院入口就是高家崖的東門,高家崖共有兩個主院,·是王家於=七世子孫王汝聰3王汝成兄弟倆的宅子:均為前堂後室A三進式四合院,建於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是靜升王家修建的第五座也是最後一處堡院,當時王家實力最強,因此處處顯現出精湛的工藝和雄厚的財力。磚雕、石雕木雕極盡雕刻技藝之能事,其含義之深遠、構思之巧妙、手法之精湛、造型之奇異、品位之高雅,無不令人歎為觀止。在高家崖裡,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和祭祖閣,每院還有各自的廚房、繡樓,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院套院、門套門,如同走入了迷宮,營造出錯落有致、虛實相間的視覺效果。
東邊的院子是哥哥王汝聰的敦厚宅,西邊的是弟弟王汝成的凝瑞居,由於弟弟是二品官而哥哥是五品官,從兩個院的正門就能看出職位高低,門和匾的大小不同,二品的連門檻、上馬石、旗桿石都比五品的更加高大氣派,親兄弟間也一定要分出等級高下。敦厚宅前的磚雕照壁是第一個景點,大多數人只注意到正面的獅子滾繡球圖案,其實背面的圖案也頗有意思,以公雞戲牡丹象征“功名富貴”,鴛鴦鬧蓮象征“恩愛多子”,鹌鹑菊花象征居樂業”,喜鵲登梅象征“喜上眉梢”,同時這四幅圖案也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敦厚宅迎面的石雕影y照線刻’遠看不太清楚’細看是—幅意境感遠的山水畫。前院原為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北房內有王家大院模型及簡介,可以作―個全景式的了解。北房的額枋、雀替木雕很精致,以三個層次的浮雕刻畫出不同形象的吉祥圖案,第―層以平面陽刻花紋作底,第二層高浮雕分別雕以荷葉、芭蕉、佛手、卷軸、盆景等,第三層再在高浮雕上雕以鼎、四藝、如意、葡萄、蘭草等,層層相疊,立體感非常強。門框裝飾則采用了透雕與額枋相呼應的方式。門檻下被鐵鏈圍著的是由鹭鳥、蘆葦、蓮花圖案組成的過門石,諧音“一鹭(路)蓮(連)科”,鹭在古代屬於吉祥鳥,是六品文官的服飾標記,寓意事業順利,赴考場則連登科第。
轉過一個小門東邊就是廚院,其抱柱石石雕一邊是幾個柿子,另一邊是桃,既符合廚院的特點,幾個柿子諧音“諸事”,桃形如心,又暗含著“諸事遂心”的祝福。小小廚院竟然有“內三外四,七道門,把全院分隔成上、中、下三個等級,不同的人走不同的門,在不同的餐廳就餐。主人在後院樓上,高等傭人在中院,一般傭人在前院,體現了嚴格的封建等級觀念。後院是主人居住的地方,這裡的石雕比旁邊的院子遜色些,可以快速浏覽一下。二樓為始祖閣,供奉王氏始祖王子喬,墀燈兩側山牆正面磚雕分別為“加官進爵”和“二仙觀太極“。
從始祖閣出後門向西,按箭頭指示從後門進入凝瑞居,這裡的石雕是整個王家大院的精華值得仔細鑒賞。正房兩側的石雕圖案為“飛馬報喜”,東邊為“指日高升”,西邊的“五子奪魁”最復雜,幾乎畫面的每一個元素都蘊含著吉祥的願望:最左邊的兩個孩子舉著戟、石磬和如意,諧音“吉慶如意”,中間的托著三顆桂圓,意為“連中三元”,右邊兩個孩子玩耍的動作構成“一舉奪魁”,畫面活潑生動,構圖平衡,雕刻精美。窗棂木雕圖案是錦雞玉蘭和瓶插月季,諧音“金玉滿堂”和“四季平安”。
西廂房石雕自南向北的圖案分別為“奔馬逐日”行傭供母吳牛喘月”,東廂房自南向北的圖案分別為“仙雞送子”、“乳姑不怠”、“麒麟送子”,兩房中間的兩幅均取材於二十四孝故事,“行傭供母”表現的是後漢時期江閣背著母親逃難,感動打劫者的場面,“乳姑不怠”表現的是唐朝時有位唐夫人用乳汁喂養沒有牙的婆婆的故事,石雕中人物的胡子、皺紋等細節都刻畫得一絲不苟。廂房二層是小姐的繡樓,當地女子“十三上繡樓,十四留頭發,十五出家門,十六抱娃娃”,巧的是通向繡樓的樓梯也正好是十三級,欄板柱頭上雕著姿態各異的獅子,有鎮邪的作用。
出門向南,左邊的院子就是養正書塾,這裡是凝瑞居小少爺的啟蒙書房,相當於小學。其門框為四塊青石組成的高浮雕歲寒三友圖,用竹子虛心向上節節高,梅花香自苦寒來,以及松樹的扎根結實,勉勵後輩打好基礎,刻苦讀書,並且要擁有歲寒三友的高風亮節,可謂用心良苦。工匠們巧妙地把四塊青石的接縫設計在竹節處,看起來就像是一整塊石頭雕刻成的,自然精巧,渾然一體,從書塾對面的小門進去就是凝瑞居的前院,房檐立柱、門額枋額、樓板護欄、柱礎柱頭所有部位,滿眼都是磚雕、石雕木雕,盡顯華美考究,甚至連正房台階的垂帶也沒空著,雕刻了獅子滾繡球圖,討“獅子滾繡球,好事不到頭”的口彩。房內展出了幾件寶貝,一幅清代著名書法家劉墉的字,一幅八卷軸拼成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是嘉慶年間雕版印刷的,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還有一張彩色的聖旨,原來聖旨居然不都是黃色的。
走出凝瑞居大門,對面影壁圖案是五只蝙蝠圍著一個壽字,即“五福捧壽”;大門兩側磚雕內容為鹿鶴和松樹,鹿與陸同音,鶴與合諧音,取意六合同春松鶴延年;門前抱鼓石雕的是瑞雲,蝙蝠等,由於台階高出地面近2米,上台階前看這對抱鼓石,如同雲霧在頭頂缭繞,拾階而上,視線逐漸高於石雕雲霧,有平步青雲之感。
凝瑞居西側為桂馨書院,這裡是王家的高級書齋。分前中、後三個院,從前院到後院所經三組三級台階,象征連升三級,後院窯洞上方為“福祿壽三星高照”木雕。書院外有瞻月亭,可登高望高家崖全貌,欄桿柱頭是十二生肖,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威武凶猛,每一尊都被摸得遍體油光發亮,看來曾經與無數的游人合過影,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處輕松自如、不帶象征意味的石雕。
走過橫跨東西兩院的石橋,就是紅門堡建築群建於乾隆四年(公元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這部分規模更大,但年代較早,雕刻的纖巧繁復遠不及高家崖,顯得質樸內斂一些。宅院格局依然是前堂後室,高處的某些院落為了順應地理條件,變化為前園後屋的設計。堡中各院依照官位品級的高低而有差別,有五品以上官銜的人家,住的是二進到四進的四合院,相對更講究更華麗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司馬院,位於進入紅門堡後第一個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是一個四進院落分別以加官、進祿、增福、添壽命名各院,每進一院,就多一分福氣,不過院子比較緊湊狹窄,同樣是五品宅第,卻沒有敦厚宅的氣勢。
紅門堡要站在高處看才能領略其巧妙設計。從北側堡牆的最高點向下望去,整個紅門堡盡收眼底,大院呈十分規則的長方形,南北向的主街用大塊鵝卵石鋪成,如片片龍鱗,人稱“龍鱗街”主街將西大院劃為東西兩部分。東西方向有三條橫巷,將院落分為四排,從南向北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頂甲,一條縱街和三條橫巷相交,形成一個工工整整的“王”字,暗合主人姓氏。房屋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層疊錯落,井然有序,同樣的建築格局,同樣的灰瓦灰牆,布局嚴整,呈現出強烈的秩序感和氣勢不凡的視覺效果,某些雜亂無章的城市真應該來王家大院學習一下規劃設計。
現在紅門堡內還辟有王氏博物館、書畫館、珍寶館、王家醋坊、豆腐坊等景點,游人大多蜻蜓點水而過其實珍寶館內的各種聖旨,王氏博物館的王氏家譜還是能讓人大開眼界的,三雕雖然比高家崖略遜色些,也不乏精品,例如三甲最東側松竹院的“招財進寶”門枕石和“天官賜福”磚雕門楣,旁邊綠門院的木雕掛落“滿床笏”和石雕“四愛圖”(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鶴),以及底甲清芬院門兩側磚雕,有鶴、鹿、麒麟、龍和蝙蝠等圖案,雕工精美。
走在高大的堡牆上,紅日西沉,似有似無的輕霧籠罩著王家大院和它旁邊的民居。想當年這深宅大院中也曾經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如今卻已鉛華褪盡、物是人非。縱然有寓意美好的精雕細亥有避邪求福的鎮宅之寶,有防備森嚴的崇門高牆,終究擋不住無可奈何花落去,擋不住光陰荏苒:盛衰無常。王家以勤儉持家、艱苦創業興起,因貪圖享受、沉迷鴉片而衰落的過程,是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最好注解,曾經的輝煌留給我們一處雕梁畫棟的民居瑰寶,而其興衰的教訓恐怕更值得後人引以為戒。
交通:從靈石火車站出來向南200米,在第―個紅綠燈處等候公交車,可達王家大院,單程30分鐘左右:也可乘坐小面的。
由北向南的游客在介休下車,在介休火車站前的“供貿賓館”乘坐公交車去往王家大院更為方便,每15分鐘一趟,單程約的分鐘,但部分山路路窄彎多,請小心暈車
游覽時間:大約3小時左右。之後可繼續游覽資壽寺,乘坐靈石公交車到資壽寺路口下車。繼續旅程:乘坐靈石公交車在靈石縣城的紅橋頭下車,過橋後到108國道邊上攔車南下或北上。
旅游TIPS:
1.兩個建築群各有特色,個人以為,高家崖宜近看,紅門堡宜遠劉觀;高家崖看細節紅門堡看氣勢;高家崖“三雕”精美,紅門堡規劃嚴謹;
2.強烈建議聘請導游,掛胸牌的王家大院自己的導游普遍比掛導游證的旅行社導游講得更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跟導游走一遍,然後再獨自細細欣賞;
3.游覽路線上有明顯的箭頭指示,嚴格按指示方向前進可以保證既不錯過精華,又不走冤枉路;
4.進入高家崖大門後有郵箱,可以將明信片式門票郵寄回家;
5.紅門堡的鵝卵石路雨後較滑,坡度又大,小心行走;
6.王氏宗祠含在門票內,位於出大門到停車場的必經之路上,無甚可觀者,祠堂二樓供奉很多牌位,密密麻麻的很是瘗人瘆人;
7.可順便游覽靜升文廟,鄉村一級行政機關設有文廟頗為罕見,規模堪與縣級文廟媲美始建於元順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最出色的是工藝細膩的雙面镂空石,磚雕“鯉魚躍龍門”元代影壁,就在停車場北側,等車時即可細細欣賞;
8.王家大院門前有停車場。